副熱帶高壓控制特征是什么?
1、特殊性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氣候溫和,最冷月均溫在4~10℃之間,降水量豐沛。夏季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流下沉,氣候炎熱干燥,云量稀少,陽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約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氣候特征,在世界各種氣候類型中,可謂獨樹一幟。
2、典型性
地中海氣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風帶控制,鋒面氣旋活動頻繁;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氣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種氣候類型中,全年受氣壓帶、風帶交替控制的氣候類型中,除地中海氣候外,還有熱帶草原氣候(赤道低壓帶與信風帶交替控制)和熱帶沙漠氣候(信風帶與副熱帶高壓帶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風帶控制的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分析可見,對地中海氣候的成因考查,既考查了學生對副熱帶高壓帶(最大影響緯度范圍是南北緯20-40度)和西風帶(最大影響緯度范圍是南北緯30-60度)分布狀況的掌握情況,又考查了氣壓帶、風帶的移動問題。可以說,如果學生能對地中海氣候的成因準確理解,理解其他氣候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
3、廣泛性
地中海氣候的分布規律是位于南北緯30-40度之間的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是唯一的除南極洲以外,世界各大洲都有的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中,以地中海沿岸最為明顯。其他地區如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地區和澳大利亞西南沿海等。其分布區大多經濟比較發達,也是世界熱點地區。
副熱帶高壓帶影響有哪些?
一、副高西部的偏南氣流是向我國大陸東部輸送太平洋暖濕水汽的天然“傳送帶”。大家知道,高氣壓是指氣壓分布狀況而言;從氣流狀況說,副高是個巨大的反氣旋,在北半球,氣流從高壓中心按順時針方向向外旋轉流出,在高壓西部形成偏南氣流;就廣大范圍內大團空氣的溫度、濕度說,副高區域是一個龐大的濕熱的熱帶海洋氣團。在夏半年,正是依靠副高西部的偏南氣流,才把形成于副熱帶太平洋上的熱帶海洋氣團的濕熱空氣,源源不斷輸送到我國大陸廣大地區,從而為形成降水提供充足的“原料”;在這同時,它還把副熱帶海洋的一部分熱量隨著氣流輸入我國,使我國夏季氣溫普遍高于同緯度世界其他地區,此“功”亦不可沒。
二、副高的強弱和位置是直接影響我國夏季雨帶分布的“指揮棒”。不難明白,前述副高西部的偏南氣流,其實就是夏季盛行的偏南風——濕熱的夏季風的一支:東南季風。但是,濕熱氣流只為降水提供了可能性,只有當它一旦與北方南下的冷空氣交鋒,才能形成大范圍的降雨帶。正是因為副高位置隨季節而變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使夏半年我國鋒面雨帶也自南而北漸次推進,因而南北雨季開始早遲也不同。春末,南嶺一帶進入雨季。夏初,副高勢力增強向北、向西擴張,暖濕的偏南氣流沿副高西部邊緣北上,與來自北方的干冷空氣交鋒于江淮地區,形成梅雨天氣。盛夏季節,勢力進一步增強的副高繼續北跳,雨帶也隨之推到華北、東北地區。入秋,副高南撤,雨帶跟著南移。這就是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持續時間長,北方雨季開始遲結束早持續時間短的原因。
三、副高中心盤踞的“營地”必然是個大“火爐”。7~8月間,地處副高“營地”的江淮一帶,在高壓下沉氣流影響下,氣溫升高,水汽不易凝結,天氣炎熱干燥,形成伏旱天氣:人們汗流浹背,農業生產抗旱任務很重,工業生產和人們生活用水緊張,不少同學深受暑熱煎熬。制造這樣的大“火爐”是副高的“功勞”。
四、反常的副高是造成我國大范圍旱澇災害天氣的禍首。夏季,我國東部天氣的晴雨冷熱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副高的強弱。副高的位置和強弱一旦異常,其西部表現為東南季風的偏南氣流的位置和強弱也就隨之變化。夏季風強的年份,鋒面很快就推進到北方;弱的年份,鋒面就在南方徘徊。鋒面徘徊很久的地方,往往多雨,鋒面滯留時間很短的地方,往往缺雨。可見,我國夏半年,在同一時期常常是此處澇、彼處旱;在同一地區,則常常會此時澇、彼時旱,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副高在作怪。因此,我國各地降水量年際變化相當大,常常出現大范圍的旱澇災害天氣。例如,1991年副高失常,使鋒面雨帶不僅提前近1個月早早移到江淮一帶,而且遲遲不肯北上,在那里“賴了”近2個月,這就造成蘇、浙、皖一帶持久性暴雨天氣,釀成百年未遇特大洪澇災害,不少地區很長時間都是一片汪洋。與此同時,南嶺一帶卻發生嚴重干旱。1994年,由于副高勢力強且長時間穩踞長江中下游地區,那里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嚴重高溫伏旱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