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侵權責任和違約責任競合的學說
《民法典》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明確承認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發生競合的情況下,受害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判斷選擇行使請求權,既可以基于侵權行為提起侵權責任之訴,也可以基于違約行為提起違約責任之訴。二者均以損害賠償為給付內容,故債權人不得雙重請求。受害人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起訴時作出選擇后,在一審開庭以前又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準許。
我國《民法典》對當事人的選擇權沒有加以限制,因此在實務上一般不應限制當事人的選擇權。但在下列情況下,可認為不成立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一)因不法行為造成受害人的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害的,當事人之間雖然存在著合同關系,也應按侵權責任而不能按合同責任處理。
(二)當事人之間事先并不存在著合同關系,雖然不法行為人并未給受害人造成人身傷亡和精神損害,也不能按違約責任而只能按侵權責任處理。尤其應當指出,如果雙方當事人事先存在著合同關系,但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惡意通謀,損害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則由于惡意串通的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的行為構成共同侵權,第三人與受害人之間又無合同關系存在,因此應按侵權責任處理,使惡意串通的行為人向受害人負侵權責任。
(三)在責任競合的情況下,如果當事人事先通過合同特別約定,雙方僅承擔合同責任而不承擔侵權責任,則原則上應依照當事人的約定處理,一方不得行使侵權行為的請求權。但是如果在合同關系形成以后,一方基于故意和重大過失使另一方遭受人身傷害或死亡,則應承擔侵權責任。
(四)如果法律特別規定在特殊情況下應減輕當事人的注意義務和責任時,則應依據法律的規定合理地確定責任。
另外,如合同中存在免責條款的,這些免責條款合法有效,則不能因為當事人免除了違約責任而請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二、
民法典中違約責任是否存在過錯
要分情況。
當事人在什么情況下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涉及違約責任的歸責原則問題。歸責原則,是確定沒有履行合同義務的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的規則,有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是否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應當以其是否有主觀上的過錯為根據。即有過錯就承擔責任,沒有過錯則不承擔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當事人只要違約就應當承擔責任,而不必首先去考證他是否有過錯,除非他能夠舉證有法定的免責事由。也就是說只要守約方舉證對方有違約行為即可,對方如欲免責,只舉證自己無過錯仍不能免責,還需找出法定免責事由。
(一)無過錯責任
《民法典》原則上采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采用過錯責任原則。首先,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即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原則上不考慮其是否有過錯。這有利于促使當事人認真履行合同義務,有利于促使守約方的利益。其次,并不是說當事人對一切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都要承擔責任。有法定或約定的免責事由的,可免于承擔全部或部分責任。
(二)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由于當事人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而引起的違約責任。在發生違約事實的情況下,只有當事人有過錯,才能承擔違約責任,否則,將不承擔違約責任。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下列兩個方面的內容:
1、違約責任由有過錯的當事人承擔
一方合同當事人有過錯的,由該方自己承擔;雙方都有過錯的,由雙方分別承擔。例如,在來料加工合同中,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質量不合要求,要承擔違約責任。承攬人本應按合同規定對來料先行檢驗合格后,方可加工成品。但是,承攬人沒有對定作人提供的來料進行檢驗,而直接把不合格的原料制成質量次的成品。在這種情況下,承攬人也要承擔違約責任。
2、無過錯的違約行為,可依法減免責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違約)
三、
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競合發生的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沿海地區涉外、涉港澳經濟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中規定:“一個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有時可以同時產生兩個法律關系,最常見的是債權關系與物權關系并存,或者被告的行為同時構成破壞合同和民事侵害。原告可以選擇兩者之中有利于自己的一種提起訴訟,有管轄權的受訴法院不應以存在其他訴因為由拒絕受理。但當事人不得就同一法律事實或法律行為,分別以不同的訴因提起兩個訴訟。”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六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正式從立法上明確允許違約責任和侵害責任競合,并規定當事人有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