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是從哪一屆開始盈利的?
奧運會盈利年份一覽
1984年—23屆。洛杉磯(美國)。盈利2.227億美元。奧運會從這一屆開始盈利。
1988年—24屆。舉辦地:漢城(韓國)。盈利4.97億美元。
1992年—25屆。巴塞羅那(西班牙)。盈利4000萬美元。
1996年—26屆。亞特蘭大(美國)。盈利1000萬美元。
2000年—27屆。悉尼(澳大利亞)。獲利3.675億美元。
2004年—28屆。雅典(希臘)。投入100億美元,收入19億美元,巨額虧空要數十年才能補上。
第29屆北京奧運會(2008年):投入3000億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投資用于改善環境,以及擴建城市基礎設施。2009年6月19日,審計署發布今年第8號審計結果公告,公布了北京奧運會財務收支和奧運場館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結果。公告顯示,北京奧組委收支結余將超過10億元,審計未發現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工程建設中未發生重大質量和安全生產事故,也未發現重大損失浪費和違法違規問題。
2012年—30屆.倫敦(英國).虧損30億英鎊
2016年—31屆.里約熱內盧(巴西).虧損過百億美元,巴西政府負債累累
2020年—32屆.東京(日本).雖然離開幕還有2年,但在籌備階段日方已經花了1.39萬億日元(約合845億人民幣)
奧運會的興衰榮辱周期
洛杉磯奧運會以后,奧運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舉辦奧運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體育本身,許多國家都對舉辦奧運會表現出了強烈意愿,使得舉辦奧運會成為一種稀缺資源。
但隨著奧運會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進入21世紀后的奧運會再次變得“燙手”,各國的承辦熱情逐漸減退。它不再是個賺錢的生意。
首先,罪魁禍首是嚴重超支下的收支失衡。
以2004年雅典奧運會為例,由于基礎設施和安保投入的大量增加以及趕工費等原因,使不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的費用就達到90億美元,超出預算近60%。
又由于電視轉播權銷售收入比例由60%下降為49%、奧運營銷以及門票收入不理想等原因造成巨大的虧空,讓希臘背上了長達10年的債務。
雅典奧運會不是特例。從上表可見,2000年澳大利亞奧運會超支90%,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的超支甚至達到了352%。
相比之下,北京奧運會2%的超支數字是其中最“理智消費”的一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是21世紀后,目前為止,唯一一場盈利的奧運會。根據2009年的審計結果,北京奧運會的收入合計205億人民幣,較預算增加8億元,支出193.43億元,較預算略有增加,收支結余超過10億元。
其次,讓舉辦國對奧運會又愛又怕的是“奧運低谷效應”。
奧運會舉辦并非一錘子買賣,一個完整的奧運經濟周期國際上通常定義為10-12年,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前奧運階段:即7年左右的奧運籌備期,以奧運場館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環境的治理為主。奧運階段,即奧運會舉辦當年,以為奧運舉辦而進行的各種相關的消費活動為主,比如門票、酒店業、旅游、商貿等方面的消費。后奧運階段,即奧運會后的一段時間內,受需求減少的制約,可能產生因基礎設施利用不足,房地產閑置,奧運場館利用不足,投資下滑而帶來的奧運低谷效應。
在歷史上有不少主辦城市和國家發生了“后奧運低谷效應”,1964年東京承辦奧運會,日本經濟在奧運會籌備期一直加速發展,奧運會舉辦當年,經濟增速達到峰值的13.1%,奧運會之后日本投資大幅下滑,會后一年GDP由舉辦當年的13.1%增長率迅速下降到5.2%,比賽場館、設施、器材都遇到了后續的利用問題,日本進入了經濟增長的蕭條期。
對比歷年的奧運會舉辦前后GDP增長率不難發現,“后奧運低谷效應”幾乎是逃不掉的鐵律。
這個問題也曾經是北京奧運會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奧運場館投入巨大,維護費用極高,鳥巢一年的維護成本達到了1100萬美金。為了避免閑置造成的浪費,為確保長期使用,許多奧運場館都預留大面積的商業服務設施,如鳥巢現在也經常作為演唱會的場地,水立方也是頒獎典禮和水上樂園的舉辦地。
另外,為了避免后奧運時代拉動力不足導致的經濟衰退問題,北京在2015年規劃建設19條軌道交通線,靜態投資1700億元,動態投資2730億元。這些投資都為建筑業在后奧運時期保持活力提供了保障,從而避免“后奧運低谷效應”的發生。
但有幾個城市能有北京的好“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