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秋分至立冬,陽明燥金主之”。燥有二義,秋分前之燥,尚鄰于夏,故為干熱之燥;秋分后之燥,已鄰于冬,乃清寒之燥。中醫認為,秋季寒燥先使肺受邪,鼻子作為人體與空氣打交道的第一道關口,外與自然界相通,內與肺部相連,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塵及各種臟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線。
中醫稱鼻為“明堂”,《素問·五臟別論篇》曰:“故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靈樞·口問》篇曰:“口鼻者,氣之門戶也。”可見鼻的功能之一是氣出入人體的門戶,是五氣入藏于心肺的通道。秋季燥氣當令,極易侵犯人體而耗傷肺之陰津,肺朝百脈,功能失常則可導致脈絡損傷,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諸竅,出現鼻干、鼻癢、鼻出血等癥狀。如何在秋季養護好鼻子,中醫外治法效果不錯。
冷敷法。以冷水浸濕毛巾或冰袋敷前額或頸部,血液遇寒涼而凝泣,流動減緩,故可減其涌溢之勢,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引導法。將雙足浸于溫水中,或將大蒜搗爛,敷于足底涌泉穴(位于足掌的前1/3處,腳趾彎曲時的凹陷處)上,有引熱下行、減少上炎作用,可緩解鼻干、鼻出血等問題。
滴鼻法。香墨(一種消腫止血的中藥)濃研,滴人鼻中,按壓鼻子,使其均勻黏附在鼻黏膜上。
眼下,還有一種鼻病非常普遍,那就是過敏性鼻炎?!夺t方辨難大成》記載:“鼻竅屬肺,鼻內屬脾”;《靈樞·本神篇》則認為“肺氣虛則鼻塞不利”。中醫認為,秋季過敏性鼻炎發作主要是由于肺脾氣虛、腠理疏松,風寒之邪乘虛侵入,導致肺失宣降、津液凝滯所致,典型表現是鼻塞、流清涕等。中醫治療以治本為先,通常以補肺、脾、腎為主,溫補肺氣、健脾益氣、溫補腎陽,達到增強機體抵抗力、祛風散寒的目的。過敏性鼻炎的人群,秋分后除了要多吃甘潤食物,還可常做一套“鼻保健操”。
第一節:用雙手食指指腹從鼻根部沿著鼻梁,自上而下,輕輕按摩四個八拍。
第二節:沿鼻子繞顴骨周圍按摩四個八拍。
第三節:點按迎香穴,做四個八拍。
第四節:先將雙手手掌搓熱,然后捂在鼻子和雙眼上,熱敷兩個八拍,再輕輕地拍打兩個八拍。
通過以上鼻部按摩,可刺激鼻部血管,使其擴張,加快血液循環,增強鼻部抵抗能力,起到預防鼻炎發作的作用?!?/p>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