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病,可在短短數分鐘內讓人走不了路、說不了話,甚至大小便不受控制……這種病就是“中風”,醫學上稱“腦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腦血管病。近日,美國《預防》雜志刊文指出,中風發生后,患者將遺留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患者及家屬應對癥調理。
1.說話困難。這是由于支配語言中樞的大腦額葉受到中風影響所致,患者可能難以理解別人說的話,也可能無法說出想表達的正確詞語,比如本來想說“把車開到車庫里”,卻說成“把火車開進房間里”。
對策:語言康復有一個關鍵期,時間在患者發病后,大腦開始執行語言功能的3~6個月內。所以,建議患者在能開口說話的3~6個月內開始語言康復治療,且越早越好,并按照專業康復醫師的指導進行。
2.虛弱。中風后,患者通常會出現面部、手臂或腿部無力。患者虛弱的部位主要取決于中風時哪段血管受阻,比如右腦中風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左側身體虛弱。
對策:一旦中風患者的呼吸、心臟功能、血壓和內出血穩定下來,就可開始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包括床上關節活動度訓練、良肢位擺放、床上坐位訓練、體位轉移訓練、站立訓練等。
3.痙攣。約25%~43%的患者中風后一年中經歷過痙攣,當中風影響到與運動控制或肌肉張力有關的通路時,就會發生痙攣。
對策:通常,醫生會通過藥物治療幫助患者放松肌肉。生活中,患者不要穿太緊的衣服,經常變換姿勢,保證睡眠充足,避免疲勞,室內不要太熱也不要太冷。
4.看不清。如果大腦內的顳葉、頂葉或枕葉受到中風影響,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視力缺陷。周邊視力喪失是最常見的,可以是右側、左側或兩側均存在視力喪失。
對策:存在這類問題的患者,應主動與醫生溝通,制訂合理的視力康復計劃。
5.腦腫脹。腦腫脹往往在出現嚴重中風后立即發生,并可能導致記憶力喪失、癲癇發作等問題。
對策:建議患者出院后,定期接受神經系統檢查。必要時,遵醫囑接受藥物或外科治療,以減輕腦腫脹。
6.不協調。無法掌握平衡、四肢不協調都是中風常見的副作用,它們都是由于身體虛弱或小腦受損所致。
對策:平衡訓練是治療這類問題的重要手段,比如最初醫生會讓患者達到雙腳平衡,慢慢學著單腳站立也不會向一側傾斜。此外,力量訓練也能幫患者恢復身體平衡。▲ (廉 政)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