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將過,阿里憂心忡忡。
據市場監管總局消息,該局日前對阿里巴巴收購三家公司的行為進行了調查,并于2020年12月14日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
罰款50萬元。對于上述處罰決定,阿里巴巴方面回應稱:
“我們接到有關部門的通知后,已按照政策指引和要求,積極整改”。
而后,相關概念股股價下跌。
這已經不是國家第一次對阿里下手了。
上個月的螞蟻金服事件,已經敲響了阿里人的警鐘:
在中國,有錢也不能為所欲為!
1
阿里此次為什么被罰?
從案件調查情況來看,阿里的三項交易都是股權收購,收購完成后阿里巴巴投資、閱文和豐巢網絡分別取得了控制權。
后兩個企業,都在行業內處于龍頭地位。
涉及幾家公司的投資并購交易很多,按道理,應該進行經營者集中申報。
但調查顯示,上述三起案件都構成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但不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
另外,阿里巴巴投資、閱文和豐巢網絡有申報義務,但沒有依法申報。
因此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閱文和豐巢網絡分別作出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50萬,對于阿里來說,不值一提。
但這個處罰不僅向阿里,也向社會釋放了一個信號:
國家對互聯網領域的反壟斷監管要動真格了!
數十年里,中國發展最快的項目,除了房地產,就是互聯網了。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百度、阿里、騰訊等巨頭,阿里有技術優勢、市場優勢、政策優勢。
一路高歌猛進,已經涉足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借貸、電商、外賣、出行、生活、政務……我們個人的大量數據都掌握在這些寡頭的手中。
但正如無相君過去所言:
他們在干掉了傳統惡龍的同時,自己也開始化身惡龍。
最近都搞什么社區團購,連賣菜小販的生意都要搶。
互聯網大佬越來越有錢,小老板變成他們的快遞員。
以大欺小、壟斷利潤、捆綁銷售、流量控制!
在大資本的瘋狂補貼面前,小攤販們根本不堪一擊。
當我們都把錢放在支付寶上,而不是銀行里。
漸漸地,資本的力量成倍的上升,最終把每一個人變成它的打工人。
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要求商家站隊,美團外賣在多個城市要求入駐商家“非此即彼”。
……近年,巨頭們的市場博弈也已經愈演愈烈。
反壟斷,勢在必行。
2
其次,反壟斷也是時代的必要。
上個月,《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出臺。
明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這個指南主要針對的就是阿里巴巴、騰訊等中國網絡平臺上的巨無霸。
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說法就是網絡平臺經濟領域處于壟斷地位的平臺經營者。
它們“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無正當理由對交易條件相同的交易人實施差別待遇,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誠然,阿里、騰訊這些企業過去一直被政府扶持。
以前政府扶持它們,也是為了讓它們跟美國企業競爭。
但現在重心轉變了。
今年,整個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出口難以為繼。
所以國家最近幾個月對經濟發展戰略做出了重大調整,推出了以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發展戰略。
擴大國內市場,加快中小企業的發展。
因此反壟斷,就成了政府優先的政策選項。
突然叫停螞蟻科技的上市計劃,就是出于這一戰略考慮。
從四個監管部門聯合約談螞蟻集團三名核心人物的公開講話看。
政府向市場傳達的信息是:不希望看到私人企業過多經營網絡金融業務,更不希望它們形成難以動搖的壟斷地位。
11月6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三個部門召集阿里巴巴、字節跳動、京東、拼多多等27家主要網絡平臺企業代表參加會議,要求它們依法合規,強化自我約束,促進線上經濟健康發展。
有觀察人士指出,目前,政府已經對網絡巨頭的態度有了巨大的變化。
這些網絡驕子的春天可能已經過去,接下來的是秋天或者冬天。
3
其實早在10年前,互聯網企業就沒有什么創新精神了。
大家都在比誰的資金大,誰的概念多。
當好的小公司出現,他們直接用資本買下,然后拼命地用錢砸流量,用資本實現壟斷。
然后再用壟斷,去消滅好的創新者,再去吞并掉整個市場。
大家不比創新了,就比誰更會壟斷。
所以我們市場中的錢就流不到芯片、科技、生物制藥等關鍵領域中去。
過高的壟斷利潤,扼殺了創新。
這和國家當初扶持互聯網的訴求,是完全相反的。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固步自封的壟斷企業,已經對中國的經濟轉型沒有意義。
可以預見,中央的信號已經十分強烈,拿阿里這個龍頭開刀,就是鼓勵全民創新。
今天,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
而科技卻是中國最大的短板。
最近十幾天里,最高層不斷重復一個新的提法,那就是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這就意味著,互聯網巨頭的時代將要結束了,而另一個關于科技的時代,正在開啟。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