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理塘縣舉行了為期3天的五月賽馬會。賽馬會上,理塘旅游大使丁真身著藏族傳統禮服騎馬出場。在微博上,由四川日報官博主持的話題#丁真 鮮衣怒馬少年郎#,話題閱讀量1.8億,丁真參加賽馬會的單條視頻觀看量達685萬,足見網紅丁真的魅力之大。
丁真亮相賽馬會在網絡上同時也帶火了另一個話題——丁真家鄉開設馬術課。
自4月26日起,理塘縣在部分中小學正式開設馬術課。理塘素有“馬術之鄉”的美譽,如今,為讓青少年重返馬背,該縣將馬術教學納入中小學生體質素質教育范疇。目前,馬術課程已在全縣6所中小學開始試點。
課堂直擊
縣城里的娃其實少有騎馬 感受到“騎”樂無窮后想“再來一盤”
“馬兒會不會把我摔下來?”“怎么才能和它交流呢?”“飛馳起來是什么感覺?”……5月4日,理塘縣城關小學四年級4班學生正在上體育課,不同以往的是,老師們將這堂體育課從操場搬進了賽馬場,無數的問題從孩子們口中溢出。一堂別開生面的馬術體育課,讓37名學生與駿馬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當天,同學們情緒高漲,有秩序地列隊來到賽馬場。開課前,康巴漢子們牽著馬列隊亮相,幾匹駿馬“踱著方步”從同學們眼前走過,引得師生一片歡呼,瞬時激發了大家對馬術的濃厚興趣。
因為大部分學生從小在縣城生活,對于騎馬充滿好奇,既擔心又興奮,小小的臉龐上滿是期待。開始上課后,孩子們10人一組,由1名專業教練帶隊。教練在講解騎馬的注意事項和正確姿勢后,才讓孩子們輪流上馬。
12歲的韓學志有一些靦腆,由于實際生活中并未接觸過馬兒,伸手摸摸都需鼓足勇氣。1個多小時后,他已經與小馬建立了友情,不僅在教練的帶領下騎馬走了一圈,而且一再舉手要求“再來一盤”。
“剛開始直接面對高大的馬兒,大部分沒有騎馬經歷的學生還是會害怕。”班主任降央曲西說,“但是孩子們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37個學生都騎上了馬,享受到了馬背上的樂趣。這對于鍛煉學生的勇氣和意志很有幫助。”
對于騎馬,已經上過馬術課的城關小學四年級1班學生噶絨降措也是意猶未盡,經常找到體育老師詢問下次馬術課的時間。“以前騎馬摔下來之后,我再也沒有騎過馬?,F在上馬術課,我在教練的指導和鼓勵下,再次感受到了馬背上的快樂。”
為何開課?如何學習?
賽馬文化需要傳承 理塘少年掌握馬術技能可為現代文旅業服務
為什么要在學校開馬術課?馬術進理塘校園,是為了批量復制丁真嗎?
“理塘是馬術之鄉,開展馬術課主要目的是傳承民族文化、開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對傳統馬術的興趣愛好,豐富學生的體育課程。”理塘縣教育和體育局副局長格乃桑登這樣認為。理塘是“體育+旅游”的發展模式,作為傳統的賽馬文化之鄉,馬術尤為重要,也是歷來的一個傳承。
另一位理塘教體局相關人士受訪時認為,馬術在理塘并沒有專業的傳承方式,沒有標準的教育模式,歷來是牧民生產生活的基本技能,靠牧區畜牧業發展要求在推動?,F在很多青少年,特別是城區的青少年基本上很少會馬術技能了。所以,為了旅游的發展和畜牧業現代化、科技化進程,理塘的青少年需要掌握馬術技能,為現代文化旅游業服務。至于是不是為了復制丁真的奇跡,他說,丁真現象可遇不可求,丁真有且只有一個,無法復制。
格乃桑登介紹,自4月26日正式開設馬術課以來,目前理塘縣城已有9批學生上了馬術課。馬術課分為3個階段——
1-3年級,上課地點在教室,課堂內容主要為馬術理論知識,包括認識馬的品種,區別馬的大小、年齡,馬具的使用等基本常識;
4-6年級,是理論實踐相結合,上課地點從教室移到賽馬場,通常是學生牽著馬兒四處走走,或是騎上馬背,教練牽著韁繩,繞場一周,加深與馬的互動;
7-9年級,在安全前提下,要求學生能駕馭馬匹,能單獨騎馬馳騁。
“馬術課將從縣城4所小學、2所中學開始試點,之后將在全縣推廣。希望通過馬術培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同時,也期待培養和選拔出優秀人才,今后能代表理塘參加比賽。”格乃桑登說。
課堂配置
馬背上的體育課 有專用公交車接送配9位教練6位老師
將體育課搬進賽馬場,馬術課“進校園”在理塘尚屬首次,理塘縣也為此掏出“真金白銀”。上馬術課,學生們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課前老師組織學生們前往賽馬場上課,其間往返有專用公交車接送。多名教練配合,按照教學計劃分組開展教學,班主任及體育老師跟班保證學生安全。
“從去年開始,賽馬協會就在為學生上馬術課做準備,挑選訓練馬匹,培訓專業的馬術教練。經過一年的準備,一共有30匹標準的馬兒陪伴孩子學習,9位馬術實戰教練、6位理論知識老師教授學生。”理塘賽馬協會會長兼馬術課教練桑批介紹,“從今年開始,我們將持續開展馬術特色體育課,讓學生們走進賽馬場,重回馬背。每周一至周五15時至16時,將有兩個班80-100名不等的學生到賽馬場上課。”
作為專業的馬術教練,桑批教學生馬術的第一步,就是上馬。“左腳套進馬鐙,左手抓緊馬鞍前面,右手抓緊馬鞍后面,然后全身使勁兒,右腳一個跨步就上了。”除了馬術,更重要的則是與馬兒建立友好情感。在學生與馬兒互動時,大家還總結了一句順口溜:“摸摸馬兒頭,乖乖馬兒跟你走,吃點兒小零食,馬兒更懂事。”
“從認識一匹馬最初的心動,到一步步了解馬、學習馬術,再到長大后可以參加賽馬會,期待‘天空之城’的孩子們能收獲成長與進步。”格乃桑登說。
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理塘賽馬會
賽馬會藏語叫“達究”。理塘縣因地勢遼闊、水草肥美成了騎術的搖籃。2005年,省文化廳命名理塘縣為“馬術之鄉”。2008年6月,理塘賽馬會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理塘賽馬會起源于理塘民間傳統節日“六月轉山會”,已經有400多年歷史。歷史上,每年藏歷六月,草長鶯飛,草原上百花盛開、綠草如茵,理塘會舉辦隆重的賽馬會來拜祭神山,慶祝豐收。全縣24個鄉(鎮)皆有賽馬會,格木賽馬會、毛埡賽馬會、濯桑賽馬會……皆是當地一大盛事。
理塘賽馬會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風格粗獷豪放,場面震撼,以驚險刺激稱雄藏文化區。馬術比賽分耐力賽、小走賽、馬術表演等,馬術表演有馬背倒立、馬肚藏身、俯身拾哈達等,個個驚險,個個刺激,充分展示了馬背上民族的強悍豪放。
因為賽馬會和丁真爆火的理塘,是今年“五一”假期的熱門旅游目的地。支付寶數據顯示,理塘縣城的消費熱度明顯,相較2020年同期交易筆數增長近1倍,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2倍。
鏈接:看看別人家的體育課
成都
體育課上玩五行刀法
今年年初,成都市迎賓路小學體育課教傳統五行刀法的視頻在網絡走紅,小學生舞劍招式不輸武打明星。學校武術隊負責教師曾科是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劈崩鉆炮橫”,用玻璃纖維和硅膠制作成唐橫刀模型,并結合學生各個年齡段特點,總結出了“五行刀法”課程練習的三個層次,從“術”到“功法”再到“模擬實戰”。除實踐練習外,曾科也會講授中國武術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傳統陰陽五行文化。該校從2011年起將武術特色課程引入校園,至今已開展了10年。
上海
10周內掌握一項運動入門技能
上海市格致初級中學根據初中階段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運動標準和減壓需求等多種因素,開出了擁有多達11項專項課程的“花樣”體育課:六年級的花樣跳繩、體育舞蹈、啦啦操、圍棋;七年級的詠春拳、擊劍、射擊;八年級的攀巖、滑冰、籃球和排球。每周3節的體育課中,有1節是多樣化專項課。體育專項課以“走班”方式進行,每個年級的學生統一按項目分組,每個項目的課程為十周,結束后輪換到其它項目。如此一來,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和學習到這11個運動項目。學生可以在10周內掌握一項運動的入門技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項目;老師和教練也有機會發掘具備某項運動天賦的“好苗子”。
遵義
70后80后兒時游戲回歸
滾鐵環、敲鑼鼓、踩高蹺、走板鞋……這些70后、80后的兒時游戲,是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敖溪小學孩子們體育課上的最愛。從2012年開始,敖溪小學就將這些特色內容編入了體育教學之中,還通過組織課外培訓、小型親子比賽等活動進行推廣。課后,孩子們還在老師帶領下親手參與制作板鞋、高蹺等簡單的器具。(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卉 整理)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