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點 LatePost》獨家獲悉,12 月 7 日,京東集團京東國際負責人閆小兵因家庭原因和身體原因提出在明年春節后退休,國際業務由原京東零售通訊事業部總裁 Daniel Tan(陳冠翰)接任。
就在京東宣布調整的前一天,阿里巴巴的國際業務也有調整,設置了統一的負責人。原大淘寶(淘寶、天貓、阿里巴巴)事業群總裁蔣凡將從 2022 年第一天開始接手海外數字商業板塊,業務包括東南亞電商平臺 Lazada、幫助商家在海外賣貨的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國際貿易(ICBU)等。
據《晚點 LatePost》不完全統計,2021 年京東至少已有 6 名高管離職或退休,除京東原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因病退休外,其余多數為京東 “老將”,且集中在京東的非主營業務。
京東的主營業務(自營、平臺和營銷服務)業績表現依然穩定,第三季度維持了 22% 的營收增速。京東 “以供應鏈為基礎” 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定位也越來越明確。
消費疲軟背景下,9 月剛升任京東集團總裁的徐雷在業績電話會上稱京東受宏觀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因為京東的主力消費群體 —— 以城鎮化、家庭消費、確定性和計劃性為特征 —— 占比更高。今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股價普遍下跌,但京東的跌幅較阿里和拼多多要小得多。
最近兩年,互聯網公司已經有多位高管退休,典型比如 2019 年百度原總裁張亞勤;2020 年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閱文創始人吳文輝、京東原 CFO 黃宣德;2021 年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京東國際業務負責人閆小兵。
還有退出了一線業務管理,屬于 “半退休” 的創始人和高管,典型比如今年辭任公司董事長的拼多多黃崢和字節跳動張一鳴,其他還有阿里十八羅漢之一、現任 Lazada 董事長的彭蕾等人。
中國互聯網已經走過 20 余年,這些造就中國互聯網時代輝煌的年輕人,開始迎來了退休潮。他們有的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有的健康亮起了紅燈,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整個行業的增長機會在變少,監管也在趨嚴,無論公司內部還是出去創業的發展空間都已有限,互聯網高歌猛進的時代結束了。
今年京東已有多名高管離職或退休
閆小兵是一名京東老將,他 2012 年加入京東,擔任家電事業部總經理。2018 年 1 月,京東將十個事業部整合為三大事業群:大快消、電子文娛和時尚生活,分別由王笑松、閆小兵和胡勝利擔任事業群總裁,直接向劉強東匯報。
三人同時晉升為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SVP),也是京東商城(后改名為京東零售集團)在當時唯三的 SVP。2019 年初,京東開始實施核心高管輪崗計劃,王笑松和胡勝利兩人在同一天調離原職,當時負責 3C 電子及消費品零售事業群的閆小兵是零售集團中唯一一位 “沒動” 的 SVP。目前,胡勝利已于今年 1 月離職,王笑松則為京東自有品牌負責人。
2020 年 9 月,閆小兵全面接手京東國際業務,直接向劉強東匯報。京東同期對國際業務進行了梳理,將其整合為跨境、商物流和本地站三個團隊。
閆小兵是京東國際的第五位負責人。他接手時,京東對國際業務的重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0 年京東 “519 老員工日”,劉強東在全員信中提到,京東的兩大夢想之一是 “成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
如今,將從閆小兵手中接手國際業務的是更年輕、加入京東不足兩年的 Daniel Tan(陳冠翰)。一位熟悉京東的人士認為,京東國際歷任負責人大多為國內傳統渠道出身,而 Daniel 之前的背景都是跨國公司,對于海外市場比較熟悉。
Daniel Tan 為京東集團副總裁、通訊事業部總裁,內部人稱 “Dan 總”。他于 2020 年 3 月剛剛加入京東,此前是華為的副總裁,負責榮耀的融合業務,更早以前,他在捷訊移動、索尼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公司有過工作經驗。
加入京東后,Daniel Tan 的名字多次出現在京東與 OPPO、一加、小米、高通等公司達成戰略合作的新聞通稿上。官方數據顯示,2021 年雙十一,京東手機通訊全渠道業務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10 倍。
2021 年,京東至少有 6 名高管離職或退休,涉及金融、物流、技術等業務。7 月,首席戰略官廖建文因病退休。兩個月后,曾任京東科技集團(原京東數科)副總裁的許凌、京東物流 X 事業部總裁肖軍、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相繼離職。此外,《晚點 LatePost》了解到,京東科技原 CEO、去年底成為京東集團幕僚長的陳生強也已經從京東離職。
這些高管們離職的真正原因我們難以得知,但可以看到的是,他們大多都是京東老將,典型比如陳生強(2007 年加入)、閆小兵(2012 年加入)、肖軍(2007 年加入)、許凌(2014 年加入)在京東都已任職多年。
接替肖軍和閆小兵的,分別是京東物流智能供應鏈平臺負責人王強和前文提到的 Daniel Tan,他們都在 2020 年剛剛加入京東,對于京東而言還是 “新人”。
過去京東習慣重用老將和管培生,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信任。現在京東似乎開始調整這樣的習慣,新人能否更好地與業務融合也可以反映這家公司的用人策略是否有變化。
從高歌猛進到聚焦主營業務
一位熟悉京東的人士說:“大環境收緊后,業務的盈利和合規壓力是核心要考慮的問題。” 互聯網高歌猛進的時代結束了。可以看到,上述離職的中高層大多集中在京東的非主營業務上。
以社區團購業務為例,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京東集團總裁徐雷稱,經過上半年的探索,京喜 7 月份主動戰略聚焦在 10 個省份,“在聚焦的城市里,京喜單均履約成本相較業務早期下降了近 50%。”
《晚點 LatePost》了解到,京喜事業群運營中心負責人李亞龍也已經離職,業務由原零售集團用戶部負責人蘇里接任。
京東科技集團里面原來那些金融背景的高管,多數已經選擇離開,典型比如此前負責資管平臺的徐葉潤、此前負責開放平臺服務群組的謝錦生、此前負責金融科技業務的許凌(年初轉崗至集團戰略部,9 月 3 日正式離開京東)等人。
隨著去年 11 月螞蟻集團的 IPO 終止,當時也在籌謀上市的京東數科也受到了影響。去年底,原科技 CEO 陳生強的職務由時任集團 CCO(首席合規官)的李婭云接任,陳生強的新任命是一個此前在京東沒有過的崗位 —— “幕僚長”。
人事調整后不到 10 天,京東集團宣布將把旗下云、 AI 與 IOT 業務整合到當時的京東數科,并改名為京東科技集團。用意很明顯,注重業務的同時更加注重合規,包括配合監管,降低業務的金融權重,增加科技屬性。
受互金行業強監管的影響,金融業務不再是京東的重點,這些都構成了某些管理層離職的主要或間接原因。
今年第三季度,包括地產、京喜、海外業務和科技在內的京東新業務板塊營收為 57.33 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僅 2.6%,營業虧損 20.73 億元。
而作為京東的主營業務,京東零售業務的營收占比依然超過 90%,營業利潤將近 80 億元。零售集團的高管團隊也保持了平穩過渡 —— 2021 年 9 月,原京東零售 CEO 徐雷升任京東集團總裁,他的位置由原京東健康 CEO 辛利軍接任。
目前,京東的非 3C 業務增長很快,主要包括同城零售全渠道和服飾居家類目的增長。根據京東提供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京東全渠道成交額實現了近 100% 的同比增長,三季度京東平臺上的第三方商家 GMV(成交額)增速 45%,高于自營業務增速。
一位阿里人士認為:“京東能優先獲得二選一(取消)之后的平臺紅利。” 根據京東的說法,反壟斷監管實施以后,由于 “二選一” 流失的品牌重新回到京東平臺,今年第三季度加入京東的第三方商家數量是上半年總和的 3 倍,其中時尚居家類目的新商家入駐數量增長最多,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服飾整體新品量是去年同期的 15 倍。
中國互聯網公司高歌猛進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它們集體進入了降本增效的階段 —— 把更多人力和資源放在主營業務并提升效率,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 裁員、組織調整、收縮業務戰線都是其中的手段。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