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11時06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抓總研制的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后將托舉的22顆衛星分別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最高紀錄。
新構型首飛
2020年12月成功首飛的長八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主力中型運載火箭,填補了我國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3—4.5噸的能力空白,可以承擔80%以上的中低軌發射任務。長八遙二火箭此次發射,是新一代運載火箭2022年的首次飛行,也是長征八號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飛。
與遙一火箭相比,長八遙二火箭外形上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消了兩個助推器,從兩級半構型變成了兩級串聯構型。自成功首飛到遙二火箭完成總裝總測、具備出廠條件,研制團隊僅僅用了1年時間,這就要歸功于火箭所采用的“模塊化”“組合化”設計思路。
早在研制伊始,設計人員就充分兼顧了火箭不帶助推器的狀態,并納入遙一火箭的考核包絡中。因此,遙二火箭無需進行大規模更改,只需針對載荷、飛行軌道進行適應性調整,就能高效地滿足任務要求。
一箭二十二星創紀錄
一箭發射二十二顆衛星,創造了我國一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但一次要將這么多衛星安全順利送達目的地,首先要解決“乘客”們在整流罩內的布局問題。研制人員充分梳理衛星的結構形式、任務需求,創新設計了一款三層多星分配器,能在有限的整流罩空間內,為每顆衛星安排了舒適的“座位”,并且能夠保證衛星不同方向的分離安全。
“本次任務一共需完成22星分離,共計完成12次分離動作,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紀錄。可以說星箭分離中長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最終22顆星的釋放就如‘天女散花’一般。”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段保成說。
不僅如此,研制團隊完成多星分配器的設計工作后,專門開展了星箭聯合操作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對衛星的安裝操作順序以及布局位置進行了調整,并通過多輪仿真計算對星箭分離動作進行了優化設計,確保衛星從“上車”到“下車”全過程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火箭的整流罩高度也從8米縮短到5.4米,使得全箭關鍵部位的受載降低了。這樣一來,火箭發射的放行條件可以適當放寬,有利于提高任務的發射概率,從而進一步提升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共享火箭“拼車”新模式
長八遙二火箭同時還是一發“共享火箭”,其搭載發射的22顆衛星,分別來自7家研制單位。長征八號運載火箭總指揮肖耘形象地介紹這種全新的共享模式,“簡單地說就是拼車方案,為用戶提供經濟實惠的發射服務,門檻大大降低了”。
另外,由于是共享發射,需對接多家用戶單位,協調工作成倍增加,面對研制過程中用戶迭代更新、方案反復等困難,研制團隊持續開展方案調整、可行性與安全性分析,最終促成了本次任務的實施。
(總臺央視記者 崔霞 李寧 陶嘉樹 徐靜 吳天白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 王偉童 桑茜 宋濤 賈峰 高亮 石立群 動畫制作 裴寶利)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