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的首份一季報釋放出了不太妙的信號。
4月24日晚間,招商證券率先披露2022年一季報財務數據,報告期實現營收36.97億元,同比減少38%;實現凈利潤14.9億元,同比減少43%。在近幾年證券行業業績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招商證券此次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約四成,不禁讓人為券商板塊捏了一把汗。
需要注意的是,賣方早早就在為券商一季度的業績下滑給市場打預防針。在一季度二級市場表現低迷的情況下,券商傳統經紀業務和財富管理業務展業艱難,券商自營業務也隨之承壓,而跟投制度也使得券商承擔了更多新股投資風險。有分析師甚至表示,報告期內,中信證券或許將是傳統券商中唯一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的券商。
自營跌倒,業績難好
“2022年一季度,市場波動加劇,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公司經營活動面臨挑戰,公司業績承壓。”招商證券在一季報中提到。在這樣的背景下,其一季度營收為36.97億元,同比減少3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4.9億元,同比減少43%。
數據顯示,一季度,招商證券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虧損約12.06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盈利3.3億元,同比減少465.5%,招商證券對此的解釋是“金融工具估值變化”。但這一財務指標的大幅下滑,卻明顯拖累了其自營投資收益。
以“自營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對聯營/合營企業對投資收益”簡單估算,一季度,招商證券自營收入約為1.76億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19.48億元,同比大幅減少近91%——要知道,2021年招商證券自營收入占比高達37.6%,自營業務滑鐵盧對其整體業績的拖累可見一斑。
而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招商證券自營投資實現規模與收益率雙升。2021年末,其金融資產規模為3116.58億元,同比增加36.04%,占總資產的比重為52%。2021年公司的投資凈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合計111億元,年化收益率為4.09%,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
按照不同業務條線看,投行業務是招商證券唯一實現業績增長的條線,手續費凈收入為4.49億元,同比增長8.66%。而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6.49億元,同比減少11.57%;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則同比下滑21.65%,約2.07億元。
此外,招商證券一季度還出現了約1.3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99.45%,主要是計提融資類業務預期信用損失增加,顯示市場行情低迷也對其兩融業務造成了一定沖擊。同時,由于計提預計負債增加,一季度招商證券營業外支出為961.83萬元,同比增加了382.52%。
一季度券商業績亮紅燈
除招商證券外,中信證券此前也曾通過業績快報劇透過一季度成績單。業績快報顯示,中信證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52.16億元,同比下降7.2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29億元,同比增長1.24%。
作為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中信證券的營收下滑說明招商證券或許并不是個例——以剛剛過去的一季度為界,券商過去幾年的快速增長的好年景恐怕要暫告一段落了。中郵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王澤軍表示,在頭部券商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頭部業績表現仍不樂觀,預計證券業一季度業績將出現整體承壓,個股分化的局面。
他特別提到,在自營業務方面,市場震蕩下行下,不同公司的投研能力高低將直接反應在自營業務收入的表現差異上。頭部券商的衍生品業務能力較中小型券商更強,在抗風險波動方面及結構性行情下的盈利能力更強。但今年新股破發及投資者棄購現象屢見不鮮,跟投制度令券商主動或被動的承擔了類投資收益的風險,造成進一步業績分化。
結合證券行業的馬太效應,國泰君安非銀首席分析師劉欣琦甚至提出,2022年一季度,預計中信證券將為傳統券商中唯一實現歸母凈利潤正增長的券商。主要原因包括:中信證券金融資產擴表主要來自于以衍生品為代表的客需型業務而非方向型業務,因此受市場調整的影響相對更小;報告期其業績的基數尤其是投資業務收入相對較低;推斷營業收入的下降與大宗商業交易等利潤率較低的收入下降有關。
“機構業務將成為未來盈利增長的新動力。”劉欣琦認為,居民資產配置需求由實物向金融資產轉移、由非標資產向標準化資產轉移的趨勢持續支撐資產管理行業高增長,從而推動機構業務需求快速提升。
關鍵詞: 自營跌倒 一季度券商業 一季度券商業績亮紅燈 自營跌倒業績難好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