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無法讓人相信”——韓國媒體20日以此評論韓國環境部下屬國立環境科學院當天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概要。這份由中日韓科學家就東北亞空氣污染物長距離輸送項目開展的共同研究顯示,韓國境內51%的細顆粒物(PM2.5)來自國內的污染因素,32%來自中國。
據韓聯社20日報道,韓中日三國專家首次對大氣污染物問題進行共同研究,三國政府聯合檢查研究并發布報告,韓國國立環境科學院20日發布了報告概要。報告指出,韓中日三國主要城市的細顆粒物成因分析結果顯示,國內因素在韓中日細顆粒物成因中的占比分別為51%、91%和55%。從國外成因來看,韓國的空氣污染物中,來自中日兩國的各占32%和2%,其余來自朝鮮、蒙古國、東南亞等地區。從韓日兩國流入中國的空氣污染物比例分別占2%和1%,從韓中兩國流入日本的比例分別為8%和25%。
這一結果讓一直“憑感覺”將霧霾問題甩鍋給中國的韓國媒體難以接受。韓聯社稱,如果將時間范圍限定在12月-3月份,“估計中國的空氣污染物對韓國的影響更加嚴重”。報道引述韓國環境科學院的調查稱,今年1月11日-15日韓國空氣污染物中有18%-31%來自國內因素,有69%-82%來自國外。
韓國《每日經濟》20日稱,當天發布的中日韓大氣污染物長距離輸送項目研究結果“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中國對韓國的影響要小于預期”。報道同時稱,這是全年平均的結果,在霧霾濃度較高的季節,中國霧霾對韓國的影響“要遠大于30%”。韓國《世界日報》20日稱,當天發布的研究結果無法緩解韓國國民的不安和困惑。“這是令人無法相信的數據”,中國霧霾對韓國的影響程度與韓國國民的“感覺”背道而馳。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庚辰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日韓三國污染物的互相影響是老問題,如果刮西北風,中國的污染物往韓國和日本輸送會多一些;如果刮東南風,日本和韓國的污染物又會輸送到中國,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在學術界已經有了共識。相對來講,中國的排放量肯定比韓國、日本要大,因為發展階段不一樣。但這個問題還要從歷史角度來看,大家都公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日本工業高速發展的階段,污染物排放很多,對中國的影響很嚴重。
“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污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中國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此前在回答“韓國霧霾來自中國”的問題時曾這樣表示。韓國對火力發電的依賴度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中占比最高。20日下午,韓國部分環保團體成員在首爾舉行示威,要求政府繼續推動綠色發展,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停止建設新的火力發電站等。
韓方20日發表的中日韓共同研究報告概要還顯示,2000-2017年進行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韓中日三國的硫酸化合物、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濃度均呈遞減趨勢。去年韓國的年均PM2.5濃度較2015年下降12%,同期中國則下降了22%。韓聯社稱,中國從2013年開始對霧霾宣戰,此后推行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為降低。韓國環境科學院院長張倫碩表示,此次報告將為各國攜手改善東北亞空氣質量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韓國霧霾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