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目睽睽之下,拍賣官一錘定音,一件又一件又一件印度莫臥兒(Mughal)時代的文化遺產旁落他人。
在場的一名印度藝術家看不下去了,她將這次拍賣和英國侵略印度聯系到了一起,“從頭到尾,他們偷走了印度45萬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09萬億元)!英國一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倍!”
印度藝術家:“英國人不在乎尸體,只在乎金銀財寶”
上周一場佳士得(Christie’s)拍賣會上,卡塔爾王室成員擁有的收藏品-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珠寶,匕首和皇室肖像被以1.09億美元拍賣。
這是所有印度藝術品和莫臥兒物品有史以來被賣得的最高價,也是私人珠寶收藏的第二高價。
《紐約時報》特約作者,藝術家阿迪蒂·娜塔莎·基尼 (Aditi Natasha Kini)認為,將這些被盜的文化遺產拍賣非常不道德,這些寶物應物歸原主。
在一篇題為“英國人偷走了蒂普的魔盒,它是無價之寶”的文章中,這名印度藝術家表達了對拍賣印度文化遺產的不滿,也抒發了自己對英國侵略印度的憤怒。
拍賣當天,一個特大號的蒂普·蘇丹(Tipu Sultan)20面金色“魔盒”復制品被呈現在佳士得拍賣行的大廳里,該“魔盒”的真品最終以49萬5千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40萬元)的價格,被一名匿名電話買家買下。
蒂普的“魔法盒子” 圖自佳士得拍賣行官網
蒂普·蘇丹,18世紀邁索爾(Mysore)王國的統治者,在1799年第四次盎格魯·邁索爾戰爭中被英國人殺害。
阿迪蒂描述道,“在斯里蘭加帕特納(Srirangapatna)的肉搏戰中,一名英國士兵試圖從蒂普的皮帶上搶一個金扣,當蒂普給予回擊的時候,這名英國士兵朝他頭開了一槍。”
最后蒂普的尸體被發現時,已經一絲不掛。
蒂普的“魔盒”在歷史的長河中多次易主,飽經風雨。
起初,東印度公司的羅伯特·貝爾將軍傳(Gen. Robert Bell)將“魔盒”給了他的朋友查爾斯·霍普金森爵士(Sir Charles Hopkinson)的,后者把“魔盒”送給了他的侄兒漢斯·威廉·索斯比(Hans William Sotheby)。
漢斯的妻子夏洛特·科尼什(Charlotte Cornish)把這個“魔盒”送給了第二任丈夫英格拉姆·拜沃特(Ingram Bywater)。1914年,英格拉姆又將這個“魔盒”遺贈給羅伯特·貝爾的曾孫查爾斯·弗朗西斯·貝爾(Charles Francis Bell)。
隨后,蒂普的“魔盒”被多次出售,包括本月這次被拍賣。
阿迪蒂認為,英國人從沒有數過斯里蘭加帕特納倒下的尸體的數量,他們只在乎錢和寶貝,“蒂普口袋里的金幣、武器盔甲、家具、完好的衣物還有珠寶,這些東西價值超過一百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871萬元)。”
“英國偷走了印度45萬億美元”
“英國從印度偷走了45萬億美元,是如今英國一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7倍”,阿迪蒂控訴道,“這還只是保守估計,并沒有算上英國欠南亞的債務,以及為了木材而大肆砍伐森林所造成的環境成本。”
著名經濟學家烏特薩·帕特奈克(Utsa Patnaik)2018的研究顯示,根據近兩個世紀來有關稅收和貿易的詳細數據,英國在1765年至1938年間從印度抽走了近45萬億美元。
加拿大萊克黑德大學博士帕拉維·達斯(Pallavi Das)認為,英國殖民政府在印度推動的鐵路建設和擴張,旨在從印度有效地開采資源,而這一過程本身耗盡了印度的森林等自然資源。
帕拉維·達斯發表的有關英國過度開采印度資源的論文
然而,竟仍有許多人忽視大英帝國的殖民歷史。
阿迪蒂指出,2014年,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公司YouGov調查顯示,近六成的英國人表示,他們為自己的大英帝國感到驕傲。只有15%的英國人認為殖民地在英國的剝削下變得糟糕。
印度國會議員沙什·塔魯爾(Shashi Tharoor)在2015年的一次演講中表示,英國的工業革命實際上是以印度的去工業化為前提的,“英國欠印度一個道歉和賠款。”
沙什說,“英國入侵印度時,印度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份額為23%。當英國人離開時,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了4%。”
究其原因,沙什解釋道,英國因為利益統治了印度,“英國200年來的崛起得益于其對印度的掠奪。”
英國:法律規定不能還
阿迪蒂在她的文中提到,截至目前為止,英國屢次拒絕歸還印度文化遺產的請求,“例如光之山巨鉆(Koh-i-Noor diamond),1849年英國從一個10歲男孩手中搶走了他的鉆石和政權;蘇爾唐甘杰佛像(Sultanganj Buddha),1862年,在鐵路建設中發現了一座寺廟,其中的佛像被盜走。”
目前,光之山巨鉆在倫敦塔,而蘇爾唐甘杰佛像在伯明翰博物館。
鑲著光之山巨鉆的王冠2002年4月5日資料照片 圖自新華國際
2010年,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針對印度歸還文物的請求回應稱,“1963年的《大英博物館法》禁止我們從國家博物館移走展品。政府沒有改變法律的計劃。”
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稱,“如果英國同意歸還其中一件,那么你接下來將會看到的是,大英博物館空空如也。”
2016年,面對印度再次發出的請求,英國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印度時報2016年7月27日報道稱,英國再一次聲明,沒有任何法律能夠支持英國將光之山巨鉆歸還印度,“光之山巨鉆回不來了。”
文物的歷史只剩下“流離失所”
此外,阿迪蒂表達了對拍賣市場現狀和歷史文物的擔憂,“文物在私營部門的流動目前為止仍然不受任何約束。”
佳士得國際珠寶主管拉胡爾卡達基亞(Rahul Kadakia)說,這些藏品“在你的手中是活生生的歷史”。
阿迪蒂反駁道,現在這些文化遺產剩下的歷史,僅僅只有它們流離失所的故事罷了,“文化并不僅僅代表著異域之美,你不能將500年的歷史賤賣。”
她還表示,應該把國際上出售被掠奪文物定位非法,這樣能讓丟失這些文物的國家有機會進行“歸還談判”。
文章結尾,阿迪蒂描述了拍賣當天的一個場景。
一位印度買家問她,“你覺得我們會得到全部想要的嗎?”
“我認為他們不會,也不可能。”阿迪蒂說道。
關鍵詞: 印藝術家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