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屆消博會不僅是首個以消費精品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也是展示新業態新模式的“大舞臺”??缇畴娚?、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在首屆消博會得到充分展現。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消博會現場看到,國內外電商平臺在展會上雙向互動豐富??祭Y?、京東國際、蘇寧國際等知名電商平臺作為專業采購商參會,在展會期間攜手合作伙伴首發首秀、與更多海外優質品牌簽約、與相關機構建立聯盟、發布跨境貿易最新戰略,而一些國際電商平臺也前來對接國內消費精品。
展會現場,還出現薇婭等有影響力的主播的身影,他們設立直播間,帶觀眾“云”逛消博會,開展直播帶貨。
畢馬威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咨詢主管合伙人毛健長期關注零售消費領域,他在展會現場,對于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做了更加直觀的觀察。
“區別于傳統門店、線下實體的零售方式,直播帶貨、跨境電商提供了新興渠道。這在接觸客戶、商品展示、以及客戶與品牌之間的互動方面都產生更新的模式,新模式為很多國內商品提供了大量讓更多消費者認知,之后產生大量互動以及交易的機會。”
毛健認為,跨境電商、直播帶貨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征的新型消費在促進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及拉動內需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跨境電商、直播帶貨都有助于將消費與需求形成更精準地匹配,讓整個社會的消費資源達到平衡,實現最大效率配置優化”。
形成反向拉動力至關重要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將直播電商這一新消費方式推上了風口浪尖,僅上半年全國已開展直播電商超過1000萬場。強大的市場效應使得各行各業紛紛試水直播帶貨。直播電商正在從人、貨、場三個維度重塑零售業,成為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新商業形態。
國家層面,正在積極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3月18日,商務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將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擴大到所有自貿試驗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綜合保稅區等所在城市。
毛健認為,隨著國家多種鼓勵措施的出臺,以及新基建和數字經濟對零售業技術的賦能,線上消費場景將進一步豐富。
“我們預測,未來直播電商的市場機會快要超萬億的市場容量。但未來對新業態新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把流量互動轉化為真正的交易量,此外,需要透過渠道的商品展示跟互動,形成大量數據,繼而反向推動更多研發機會和創新動力,真正拉動末端供應鏈,這不僅僅是把存量商品往外售賣的過程,而是要形成反向拉動力。”
這樣的反向拉動力將更多集中于頭部。“有規?;瘍瀯?、對某個品類有縱深理解的直播電商才能形成足夠的反向拉動力。這不一定是泛品類,可以作為一個單品類。”毛健表示。
免稅經濟有利拉動消費
海南舉辦消博會,有利于集成海南自貿港的優惠政策,進而發揮大型展會綜合效應。
由于無需繳納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稅費,免稅商品具有明顯價格優勢,成為各國拉動消費、促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
2020年6月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放寬離島免稅購物額度至每年每人10萬元,擴大免稅商品種類。從2020年7月1日至10月30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四個月免稅銷售金額達到同比增長58.8%。除到店消費外,基于線上零售技術的線上免稅業務也發展迅速。
在毛健看來,自貿區擔負諸多職能,“自貿區是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窗口,也是新興業態的重要落腳點,而對于一些新興的品類,包括國外新進來的品牌,通過新興的渠道和業態,在自貿區將有更多的展示機會”。
“新興業態不是獨立存在,其發展需要品類、消費群體、渠道和政策環境四者相互融合。我們認為,政府的一系列措施將促進新型消費快速發展,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在未來將得到顯著提升。發展數字經濟帶動的新型消費對拉動內需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如海南自貿港的免稅政策、自貿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建立、免稅牌照進一步開放等措施,有利于吸引這部分境外消費回流。”
賦能、監管需“雙管齊下”
作為新生產物,跨境電商、直播帶貨仍有諸多不乏更多待探索與完善之處。
毛健認為,下一步要思考的問題,是新業態如何與原有的實體零售結合起來,如何真正幫助到零售整體的全渠道,將分裂的兩面形成合力;此外,新業態中產生的大量產業生態,如MCN、網絡達人、新的商品品類等已脫離原有零售監管范疇,如何在規范監管的同時,推出更多的政策支持,讓不同的新興產業、企業類型發展起來,也是新興的課題。
政策的制定,正在緊跟市場節奏,賦能產業的同時加強監管。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朱小良在此前新聞發布會已經透露,下一步,將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把握發展規律,營造創新環境,推動新業態新模式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毛健認為,企業方而言,仍需清晰定位。“新興業態出現,是否在本身的功能定位上形成相互合理的切割?功能切割的時候一定會涉及到后續資金投資問題,原有以零售為主的業態,如果功能切割到新的實體,在線上零售不產生交易量,而只吸引投資的情況下,資金財務報表如何進行體現,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之間如何平衡,都是需要企業思考的問題”。
記者:袁源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