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語已經成了年輕人表達情感的主要語言方式之一。有人認為這樣的表達更直接、更準確,也有人覺得網絡詞匯讓語言變得簡單粗暴。對此你怎么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3.4%的受訪者平時會使用網絡流行語。67.4%的受訪者認為過多使用網絡流行語會使代際溝通更加困難。
93.4%受訪者會使用網絡流行語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專業的丁歆經常使用網絡用語。“我一般在跟網友聊天時,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表狀態時會使用,因為這是一個很自然的語境,大家都在這種流行語境下,你會自然融入進去。但是在其他地方用網絡用語,別人可能就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調查顯示,34.3%的受訪者經常使用網絡流行語,59.1%的受訪者偶爾使用,僅6.5%的受訪者完全不用。
“我在看直播或者發彈幕時會用網絡用語,平時面對面交流一般不用。”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生梁杰認為,流行詞是一種創造,“本來要說很長一段話的,用幾個字就可以表達了。另外在某個特定的場合,某些流行詞就代表一個特定的意思,這樣說會更加明確。”
“使用流行語就是為了好玩,大家對于一些詞語會心照不宣地笑一下。”丁歆覺得,網絡語言會讓語言異化,“我們會把一些傳統詞語進行解構,重新放到現在的聊天環境下,本質上來說是污染了漢語原本的語義的,但這可能也是流行文化的意義。”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申小龍認為,網絡語言既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也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蘊含著豐富的社會文化、情感和心理。網絡交際平臺為交際者提供了一個較為寬松、便于自由創造的語域。與傳統的平面媒體上的書面語言相比,網絡語言的內容可以突破常規,具有非正式性、隨意性和簡約性,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詞語表達方式。它們為現代漢語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新的選擇。網絡語言中的一些創新因素已經突破自己的語域,進入人們日常生活。
67.4%受訪者認為過多使用網絡流行語會使代際溝通更加困難
過多使用網絡流行語,67.4%的受訪者認為會使代際溝通更加困難,66.5%的受訪者覺得會遺忘原有的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
“一些網絡語言來自于特定的文化場景,如果不了解那些文化,就很難明白。”福州市中學老師蔡筱佳說,網絡語言會給她造成解讀上的困難,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理解。
梁杰認為,流行詞語并不是對傳統語言的一種侵蝕,“說不定以后流行語也會變成傳統語言的一種,大家在網絡上創造的流行語也在充實著原本的語言體系”。
網絡用語普遍流行,傳統意義上的語言美會被互聯網消解嗎?在申小龍看來,語言美不美,要看是否具有獨特的表達功能,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是否能夠滿足表達自我的需求,和它是不是網絡語言或文言雅言無關。“文言雅言,這些優美的語言,在剛誕生的時候,也可能是當時的‘網絡熱詞’,如果古人都不使用熱詞,那語言還會發展嗎?滿口文言雅言照樣會蒼白無力,和亂用網絡用語一樣。優美的漢語都是從蓬勃旺盛的草根語言中發展出來的,禁止草根語言,語言就沒有了生命力”。
他還指出,每一種語言表達都是適應題旨情境的,在什么場合、什么角色關系中就要說什么話。“語言的自然發展一定是健康的,在語言的歷史長河中永遠是大浪淘沙,無需杞人憂天”。
受訪者中,00后占2.0%,90后占24.1%,80后占54.8%,70后占13.9%,60后占4.6%。
(記者:王品芝 實習生:李丹妮 漫畫:金艷)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