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傳媒網>關注 > 正文
設置房貸紅線對樓市有何影響?
2021-01-25 14:06:09 來源:樓市相對論 編輯:

1

2021開年,央行和銀保監會重磅出招: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這份《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于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

核心內容是設置房貸“兩道紅線”。

釜底抽薪!房貸“兩道紅線”來了,對樓市有何影響?

紅線一:房地產貸款占比。

大型銀行不得超過40%,中型銀行不得超過27.5%,小型銀行不得超過22.5%,縣域農合機構不得超過17.2%,村鎮銀行不得超過12.5%。

紅線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

大型銀行不得超過32.5%,中型銀行不得超過20%,小型銀行不得超過17.5%,縣域農合機構不得超過12.5%,村鎮銀行不得超過7.5%。

“兩道紅線”落地,其實早有風聲。

2020年9月底,有銀行業人士透露,監管機構給大行下通知,要求控制個人貸款等房地產貸款規模。房地產金融監管從生產端蔓延到需求端信號明顯。

自此,房地產業形成了“三道紅線+兩道紅線”金融貸款調控格局。“三道紅線”嚴控房企融資,降低房企負債,“兩道紅線”控制房貸規模,降低居民杠桿風險。

2

“兩道紅線”,防的是什么?

《通知》中表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是為“防范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這意味著,以前備受銀行青睞的房貸業務,要防范“過度集中”的 “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年來,“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頻繁出現,這次將房貸列為金融體系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措辭非常嚴厲,將要采取的措施勢在必行。

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說明,這是“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的重要舉措”。這樣看來,房地產業“3+2”道紅線,將成為長期舉措,補全了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中金融相關內容。

盡管去年9月監管機構就發出要控制房地產信貸訊號,然而還是有銀行沒有在意。

據安信證券,35家披露數據的上市銀行,有10家不同程度地踩中紅線。其中,招商、興業、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這五家銀行踩中“兩道紅線”,將要面臨縮減涉房地產貸款壓力。

不過,為緩解銀行壓力,“兩道紅線”設置了過渡周期。超出2個百分點內,過渡期為2年,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過渡期為4年。

因此,這項管理制度的出臺,不會對房貸市場形成直接、重大沖擊。此外,踩線的銀行為少數,并且高出“紅線”的百分點不多,對全國房地產市場大局影響不大。

但是,要注意部分踩線地方性小型銀行,例如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青島銀行,房地產貸款比例過高,個人住房貸款比例也不低,在未來4年中,要經歷很大調整。

房地產過去是經濟支柱,如今在地方經濟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地方性銀行和地方政府一樣,很大程度上和房地產利益捆綁,在“兩道紅線”監管令下,將不得不提前結束和房地產“蜜月期”。

蜜月期結束意味著,當地房地產開發企業,再也感受不到地方性銀行的大方和友好支持,當地買房者貸款難度和門檻明顯增加,貸款利率有所上升。

所以,“兩道紅線”對金融系統性風險抵御能力更弱的二、三線城市針對性更強,影響也更為顯著。

3

這件事放在宏觀大環境看,更具實際意義——控制居民債務,提振消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

去年12月底,經濟參考報發表了社論:穩定宏觀杠桿率應抑制居民債務過快攀升。因此,降居民部門杠桿率,是抑制居民債務過快攀升的直接手段。

居民部門最大的債務當然就是房貸,控制居民負債規模即控制房貸規模。

但是,老百姓買房也是必要的,那么銀行要把握一個度,不能濫用貸款額度。這就是“兩道紅線”的作用,控制房貸規模,讓銀行審慎對待貸款對象,淘汰不合格的申請者。

高房價讓普通家庭背負著沉重的債務壓力,讓家里的經濟支柱不敢辭職、不敢生病、更沒錢消費。很明顯,高房價擠壓了居民正常消費。

經濟參考報認為:

“加快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穩定房價預期,結合針對性的宏觀審慎管理方式,遏制居民住房貸款過快增長。

穩定好居民部門杠桿率,有效緩解居民部門的債務壓力,是提升居民消費需求從而“打通堵點”的重要環節。”

2020年三季度末居民部門杠桿率為61.4%,雖說低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左右,但是增速不容小覷。2016年至2020年,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了22.2個百分點,占同期中國宏觀杠桿率總體增幅的52%。

這對樓市來說,算一個利空消息。

原以為促進消費能讓“購房消費”也沾上光,沒想到監管直接劃定了房貸紅線,最多只能到線那里了。房地產業從房企制造端,到居民購房需求端,都被信貸“紅線”安排得明明白白。

關鍵詞: 房貸紅線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