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武漢邾城:盤活“休耕地”,精耕“致富田”
2023-02-24 18:20:08 來源:新華網 編輯:

新華社武漢2月24日電 題:武漢邾城:盤活“休耕地”,精耕“致富田”

新華社記者龔聯康、熊翔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短暫的春日暖陽后,湖北武漢又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在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道新港村的一處農田里,58歲的種糧大戶高新國正在耐心査看麥苗的生長情況,2022年秋天種下的550多畝小麥,當前到了分蘗的關鍵時期。

“小麥能否有效分蘗,對產量影響很大。”高新國站在壟溝里,彎下腰專注地撥弄著一叢麥苗。遠遠望去,村道旁連片的冬小麥猶如一張鮮綠的地毯,郁郁蔥蔥,長勢格外喜人。

“2022年每畝賣糧收益約800元,除去成本,每畝凈賺400多元。今春土壤墑情不錯,希望未來3個月風調雨順。”說起收成,高新國滿懷期待。從2021年開始,他先后流轉了1200多畝土地種植糧食作物,而這些土地大多是村民的休耕閑田。

“以前地里密密麻麻都是意楊樹,一到春天就楊絮漫天,連片的樹林還遮擋陽光,田里也種不了其他作物。”邾城街道農機站工作人員夏著斌介紹,2019年轄區為了保護耕地,開始控制意楊樹的生長范圍,農業生產環境得到改善,但由于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許多清整出的農田出現了季節性休耕現象。

“拋荒不種太可惜了。”種了幾十年地的高新國說。在“村兩委”的支持和推動下,他成立了聯國種植專業合作社,將村里的閑田集中起來,種植小麥、油菜、水稻等,成了聞名十里八鄉的糧食種植大戶。

據介紹,截至2022年12月16日,邾城街道通過采取農業產業發展補貼等形式,推動各村流轉休耕土地達到2.2萬畝,共培育和引進集約化經營種植主體97戶,當地積極鼓勵農戶們種植糧、棉、油、蔬菜、瓜果等作物實現增收。

站橋村村民姚生平的家庭農場就是其中一處。眼下,姚生平正忙著在自家的蔬菜大棚里采摘藜蒿,齊膝高的植株顯得翠綠而密實。“這個品種雖然長得慢,但口感更好,一畝地能產3000斤,每斤能賣到7元錢。”

姚生平在流轉而來的90畝閑田上,建起了150個蔬菜大棚,大棚里種的大多是“俏銷”的反季節蔬菜。2022年,姚生平夫婦經營農場實現純收入30多萬元。

邾城街道站橋村黨支部書記汪新烈表示,村里成立的站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專為種植蔬菜的農戶服務,像姚生平這樣的家庭農場共有3家,合作社幫助農戶低成本采購農資,與武漢市農科院開展合作,及時選種優良品種,幫助聯系銷售渠道。

休耕地的集約化經營不僅為種植戶帶來了收益,還間接為留守村民創造了就業崗位。育苗、鋤地、培土、施肥、澆水……在邾城街道章程村益源農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10多名中年婦女正有說有笑地干著農活兒。

“早上7點開工,下午5點下班,中午可以回家午休。等澆完這批菜苗,就回家吃午飯。”53歲的村民鐘秀告訴記者,之前她和丈夫都在廣州打工,這兩年兒女陸續成家,她決定回村養老,就近找活兒干。“合作社一天給開70元的工錢,活兒也不累,關鍵是離家近,生活更自由一些。”鐘秀說。

“村民們都愿意把地流轉出去參與分紅,閑時就來基地打工。”益源農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曾建東表示,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多,生產受時令影響小,一年到頭都有活兒干,旺季來基地做工的村民最多可達百人。

關鍵詞: 專業合作社 蔬菜大棚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