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但可能‘黑’掉某個小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能力,而且可能‘黑’掉一代人對本民族文化的體悟。鍵盤正在取代紙筆,或許終有一天,我們只有在需要以審美方式表達情感和思想時,才會拿起紙筆。而當這一天真的來臨,如果因為從小對‘寫字機器人’的依賴而無法落筆就悔之晚矣了。”
資料圖
對于“寫字機器人”,大部分網友把矛頭指向教育,認為學生作業負擔過重是“黑科技”誕生的原因。應該說,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某項工作或勞動的具體形態可以被科技改變,但它內在的文化內涵和功能卻不應因此而抹殺。
拿“寫字機器人”來說,小學生抄寫漢字這一動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最淺層的當然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如果僅從這個層面而言,可以通過“寫字機器人”來完成;如果老師帶有體罰性地讓學生大量抄寫,學生用“黑科技”來應對,更是無可厚非。
不過,往更深一層看,抄寫本身并不是目的,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生學習生字和課文離不開記憶,抄寫正是為了更好地記憶。事實也已經證明,眼口手配合的活動對于促進記憶確有幫助。因此,如果把抄寫完全交給“黑科技”,顯然不利于知識的學習。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每個人的稟賦不同,學習一個字或一篇課文需要抄多少遍也應該因人而異。
如果再深入到漢字的文化特性中,我們還會發現,方塊結構的漢字除了表意交流的作用外,還具有獨特的審美功能。正因為如此,才有了書法這門中國獨有的藝術。漢字對于中國文化具有本根的意義。我們學習漢字,除了明白它的讀音和意思,還應該體會它的審美意味。而對于漢字審美意味的掌握,則必須通過實際的書寫感受每一筆的起承轉合以及筆畫之間的關系,進而體會線條營造的時空之美。而這些是目前的“寫字機器人”無法實現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寫字機器人”確實有“黑”的一面,它不但可能“黑”掉某個小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能力,而且可能“黑”掉一代人對本民族文化的體悟。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鍵盤正在取代紙筆。或許終有一天,我們只有在需要以審美方式表達情感和思想時,才會拿起紙筆書寫漢字。而那時,如果因為從小對“寫字機器人”的依賴而無法落筆就悔之晚矣了。
那么,是不是就應該徹底封殺這樣的黑科技呢?恰恰相反,正確的方法是科學地回答“寫字機器人”提出的問題。一方面認真反思教育存在的問題,減少乃至杜絕體罰式的作業,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實現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則應思考如何填平科技進步帶來的文化鴻溝。在某種程度上,科技就是為“懶人”而生的。科技的每一步發展都在幫助人從重復的工作、繁重的勞動中獲得自我解放。但這種解放不應該導致文化的散失,而應該促進文化的延續和繁榮。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