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瑪雅歷法的結束有關,關于世界可能在 2012 年結束的各種謠言流傳開來。一個受歡迎的競爭者是尼比魯,有人聲稱這顆行星會在當年年底與地球相撞。但盡管如此,并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顆所謂的行星的存在——當然,我們的星球在 2012 年幸存下來,沒有受到巨大的影響。
NASA航天局官員發表了一份聲明,稱 2012 年沒有大行星會來摧毀地球。下面是這個所謂的流氓行星的真實科學和歷史。我們還將討論另一個可能存在于遙遠太陽系外的假想世界——第九行星。
尼比魯神話的起源
故事始于 1976 年,當時撒迦利亞·西欽 (Zecharia Sitchin) 撰寫了《第十二顆行星》(The Twelfth Planet),這本書使用了史蒂欽 (Stitchin) 自己獨特的蘇美爾楔形文字翻譯來確定一顆行星尼比魯,每 3600 年繞太陽運行一次。幾年后,自稱為通靈者的南希·萊德 (Nancy Lieder) 宣布,她聲稱與她通靈的外星人曾警告她,這顆行星將在 2003 年與地球發生碰撞。在經歷了無碰撞的一年之后,日期被移回了 2012 年,在那里與瑪雅長計數時期的結束有關。
當埃列寧彗星于 2011 年出現時,盡管行星和彗星在望遠鏡下看起來非常不同,但許多人擔心它是偽裝的神秘行星。(彗星有氣體大氣,稱為彗發,還有尾巴,而行星則沒有。)
但這顆彗星并沒有撞上地球,而是離太陽太近并碎成碎片。在接下來的 12,000 年中,剩余的碎片將繼續前往外太陽系,仍然是彗星的碎片,而不是更具凝聚力的行星。
尼比魯的證據?
這顆虛擬行星的支持者指出,1984 年,一篇科學論文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快報》上,其中討論了幾種紅外源,而“沒有對應物”出現在天空調查中。此類調查在天文學中很常見,并且通常涉及對更有趣的來源進行單獨詳細說明的后續行動。在1984 年調查的后續行動中,大多數來源被證明是遙遠的星系。沒有一個被確定為行星。這兩份文件都向公眾開放。
一顆軌道如此古怪以至于需要 3600 年才能繞太陽公轉的行星會在我們擁有 45 億年歷史的太陽系內造成不穩定。僅僅幾次旅行后,它的引力就會顯著擾亂其他行星,這些行星自身的引力推動會顯著改變假設世界的軌道。
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反對理論行星存在的最簡單、最可驗證的證據:根據現有信息,一顆因 2012 年撞擊地球而軌道長達 3,600 年的行星應該可以用于肉眼。易于執行的計算表明,到 2012 年 4 月,它會比從城市中看到的最暗的星星還要亮,幾乎與最暗時的火星一樣亮。這將使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都能看到它。
對此最常見的反駁是“掩飾!”的呼喊。然而,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業余天文學家,其中許多人擁有自己的望遠鏡。
沒什么可怕的
互聯網上的世界末日報道經常引起恐懼,但有趣的是,它們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數百年來,人們一直在譴責世界末日 。
謠言在互聯網上像野火一樣蔓延,但同樣的技術可以讓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深入研究這些事件的科學證據。
第九行星
盡管有上述種種,實際上可能有一個巨大的、未被發現的世界潛伏在外太陽系黑暗、寒冷的深處。這種假設的“九號行星”的證據在過去幾年里一直在積累,因為天文學家如邁克·布朗、康斯坦丁·巴特金、斯科特·謝潑德和查德·特魯希略注意到海王星之外的小天體軌道上有奇怪的星團。這些研究人員說:“最好的解釋是一個看不見的離太陽很遠的‘擾動者’。”
計算表明,這顆第九行星的質量可能是地球的 10 倍左右,其軌道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可能是地球的 600 倍。就在我們說話的時候,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正在用強大的望遠鏡搜尋天空,試圖直接發現第九行星。
最后,關于這個名字的注釋:布朗和巴蒂金將這個假定的世界稱為“第九行星”,因為如果被發現,它將“取代”冥王星成為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 2006 年將冥王星重新歸類為矮行星,你可能還記得。)但是一些研究人員(和許多外行人)仍然認為冥王星是第九顆行星,因此 使用術語“X 行星”(或“下一個行星”,或“大行星五”)代替未被發現的物體。
這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因為“X 行星”也是一個曾經被認為對天王星和海王星軌道上的怪異現象負責的世界的術語。美國天文學家珀西瓦爾·洛厄爾 (Percival Lowell) 提出了這一理論,他在 20 世紀初開始尋找 X 行星。(然而,克萊德·湯博 1930 年發現的冥王星并沒有證實洛厄爾的假設,因為冥王星并沒有像洛厄爾想象的那樣大到足以推擠天王星和海王星。)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