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圖為展會現場的仿生人形機器人。 中新社記者 張祥毅 攝
大會展廳內,生動模擬人類各種表情的仿生人形機器人格外吸睛。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融合計算機視覺、深度學習和傳感器,能夠識別和理解環境中的動態變化,在感知和互動過程中表現得更加接近人類,推動了仿生人形機器人在展覽展示、兒童教育等領域的應用。
做咖啡、攤煎餅、榨果汁、疊放衣物……機器人越來越成為生活“多面手”和日常好伙伴。在星塵智能公司展區,一人形機器人正手握毛筆進行書法表演,快速寫出了“北京”“中國智造”等漢字,頗具韻味。
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圖為機器人進行書法演示,吸引眾多觀眾。 中新社記者 張祥毅 攝
該展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發團隊主要通過人工智能具身模型等技術訓練,完成機器人對書法創作的模擬。在一整套算法和高仿人機器人的結合下,機器人能做到和人相似的書寫動作。此外,該機器人還富有“個性”,能模擬書法家的個人習慣,比如身體重心前傾幅度、左手壓紙動作等。
只需輕點屏幕選擇模式,一款機器人便開始為趴在床上的觀眾提供中醫保健按摩理療服務。工作人員表示,該款AI理療機器人由機械臂、傳感器集成、按摩工具等組成,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視覺技術的結合,可快速識別人體的經絡穴位;通過集成力感知技術的機械臂和多種按摩頭,模擬專業醫師的手法和技巧,實現按摩動作更加精準和自然,可廣泛應用于老年人護理、運動場所、健身房、理療館等不同場景。
得益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深度融合,人形機器人由原來的簡單肢體控制,到如今已擁有聰慧的“大腦”、敏捷的“小腦”、靈活的“肢體”。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也大幅提升。
大會開幕式上,由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1.2 MAX”機器人首次公開亮相,用雙手抱起大會徽章,自主走上舞臺中央,將會徽準確放入啟動臺上。隨后,該機器人和嘉賓共同在啟動臺宣布大會開幕。
工作人員介紹,該機器人身高173厘米,體重60公斤,具備精準動作控制、精確導航定位、靈活自主決策能力,可實現自然擬人的行走奔跑,并能夠穩定通過草地、沙地、丘陵、碎石、樓梯等復雜環境,未來有望應用于工業協作生產、柔性制造、災難救援等行業。
8月21日,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圖為小朋友與導覽機器人互動。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出現許多“新面孔”,瑞士ROLLVIS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該公司展臺上,多種型號的行星滾柱絲杠引來不少觀眾。
“行星滾柱絲杠這種傳動部件在機器人制造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尤其是對人形機器人關節的驅動。”展臺負責人范俊峰介紹,因其高效率、高承載能力和準確控制等特點,提高了機器人的運動性能和負載能力,還因其體積小、噪音低、高精度的特性,可有效降低關節尺寸。
范俊峰說,世界機器人大會是一個專業而廣闊的平臺,大家都亮出了“絕招”,期待在大會期間結識更多伙伴,探討前沿技術和未來合作。(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