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英霞
六大國有銀行2022年個人貸款業務如何?2023年個人貸款投放有何側重?
消金界發現,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高,利潤貢獻大,是銀行貸款投放的重點領域,也是這些年銀行業紛紛進行零售業轉型的最大動力。
(資料圖片)
但實際上,2022年在疫情與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下,個人信貸需求比較弱。雖然銀行紛紛加大了信貸投放,但與往年相比,個人貸款的整體表現偏弱。
消費貸與經營貸頂起個貸“半邊天”
最明顯的表現在個人貸款的占比上,與2021年相比,六大行的個人貸款占比齊刷刷呈現下降趨勢,下降幅度在2%-3%之間。
消金界統計發現,個人住房貸款走弱是個貸占比下降最大的原因。銀行個人貸款的大頭是個人住房貸款,但2022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速下降明顯,帶動整個個人貸款市場表現不理想。
2022年,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占比都出現下降趨勢,雖然下降幅度僅在2%-3%,但是結合六大行個人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的體量,這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回落。
面對居民在房貸上加杠桿的意愿不足,銀行紛紛轉向發力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
以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為例,兩家銀行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的占比都有所上升——工商銀行個人消費貸占比上升了0.2%,個人經營貸占比上升了0.6%;建設銀行個人消費貸占比上升了0.15%,個人經營貸占比上升了0.76%。
這里的占比是指在所有貸款中的占比。結合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貸款投放總量,兩家銀行2022年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投放增量還是很大的。
現在建設銀行稱自己為“零售信貸第一大行”。成色幾何?我們來一起拆開看下。
首先,從2022年個人貸款總額看,建設銀行個人貸款余額為82367.68億元,比工商銀行的82365.61億元,僅僅多了2.07億元。這個“第一大”拿得有點險。
其次,從增長方面看,2022年建行個人貸款增加了3448.4億元,增幅4.37%。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了930.26億元,增幅為1.46%,信用卡貸款增加了286.51億元,增幅3.20% ,個人消費貸款增加了624.64億元,增幅26.81% ,個人經營貸款增加1888.81億元,增幅83.40%。
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合計增加2513.45億元,占2022年建行個人貸款增量的72.89%。消金界發現,其“個人經營貸”的增長值得關注,2022年全年累計投放超過5100億元。
“宇宙行”工商銀行同樣加大了對個人消費貸、個人經營貸的投放力度。
2022年,工商銀行個人貸款比上年末增加了2917.8億元,增長3.7%。其中,個人消費貸增加470.62億元,增長25.1%;個人經營性貸款增加了2275.99億元,增長32.4%。
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合計增加了2746.61億元,占了2022年工商銀行個人貸款增量的94.13%。
2022年,工商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僅比上年增加了693.06億元,信用卡透支更是減少了521.87億元。
可以說,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依靠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增長的補位,彌補了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帶來的沖擊。
農業銀行個人貸款表現稍微有所不同。
2022年,農業銀行個人貸款新增4281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了1043.15億元,同比增長2%,個人消費貸全年投放了2621.62億元,同比增長10.2%,個人經營貸增加了1080.08億元,同比增長了23%。
農業銀行2022年個人貸款增量居六大行之首。住房貸款的投放也超過了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
在消費信貸方面,農業銀行發力縣鄉消費市場。2022年全年,48%的個人消費貸款都投向了縣域。而個人經營貸的投放和增量都創了農行歷史新高。
看來,下沉路線對農行個人貸款的增長起到了關鍵作用。
郵儲銀行個人貸款的增長也有所不同。
2022年,郵儲銀行個人貸款較上年末增加了2899.52億元,增長7.72%。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了924.54億元,增長了4.3%,個人消費貸減少了297.39億元。個人經營貸增加了2198.4億元,增加了24.02%。個人經營貸的增量占了個人貸款增量的75.82%。
可以說,個人經營貸支撐了2022年郵儲銀行個人貸款的增加。
在個人經營貸上的發力,讓郵儲銀行坐上六大行個人經營貸的頭把交椅。2022年,郵儲銀行個人經營貸突破了萬億大關,為11352.94億元。比第二名工商銀行多了2000多億元,更是把其他國有大行遠遠甩在了后頭。
需要注意的是,郵儲銀行是六大行中唯一個人消費貸負增長的銀行——2022年,個人消費貸減少了297.39億元。
不過,從總量來看,郵儲銀行是絕對的“個人消費貸第一行”,其截至2022年底的個人消費貸余額為4668.82億元,要比第二名建設銀行多了1714.39億。
很明顯,六大行中要數郵儲銀行投放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最賣力。
但與此同時,郵儲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也是六大行最高的。2022年,郵儲銀行的個人貸款不良率為1.13%,明顯高于其他國有大行。
據消金界了解,郵儲銀行2022年新增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上。原因還是在于郵儲銀行區別于其他銀行的零售客戶結構——郵儲銀行的業務結構和客戶群都比較下沉。
可見,對于急于擴大個人貸款投放的六大行來說,“下沉”路線確實是個雙刃劍。目前看,郵儲銀行和農業銀行“下沉”的力度在國有大行中是最大的。
無論在多大程度上走“下沉”路線,加大個人貸款的投放是確定的——平均收益率較高,成為業務調整的主要動力。
從2022年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來看,郵儲銀行的個貸平均收益率最高,為5.23%,最低的農業銀行也有4.64%。個貸平均收益率明顯高于對公貸款。
為了保住利息收入,保住凈利潤,六大行也會發力個人貸款。2022年,個人貸款利息收入最多的是建設銀行,為3921.9億元。建設銀行個貸平均收益率在六大行排位居中,但投放量是最大的,利息收入最高。
2022年,中國銀行個人貸款增加了2194.65億元,增長了4.02%。中國銀行沒有披露其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的具體數據。
2022年,交通銀行個人貸款增加了814.11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31.31億元,個人經營貸增加了509.78億元,信用卡貸款減少了148.34億元。
另外,交通銀行境內個人消費貸余額為848.9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312.93億,同比增長了58.56%。
交通銀行明顯也發力了個人消費貸和個人經營貸,但其他國有大行相比,體量依然不大。
2023年:加大投放仍是主基調
在年報披露之后的業績說明會上,六大行一致表示,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和讓利力度,同時要做好金融促消費擴內需,會加大個人貸款的投放力度。
對于2023年整體的信貸投放目標,基本都定在了比2022年略高的水平上。
2023年開年以來,個人信貸需求恢復比較明顯,銀行準備也比較充足。個人貸款業務的表現不錯。2023年前兩個月,銀行業信貸增長創了歷史新高,可以說為全年個貸投放開了個好頭。
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表示,從今年2月份看,農業銀行的零售增長比對公要快一些,按揭貸款環比增長了30%以上,由于信貸需求旺盛,2023年前兩個月的,農業銀行的貸款投放都創了歷史新高。
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透露,2023年第一季度,交行個人住房貸款較去年第四季度有明顯的回升。個人消費貸延續了去年下半年快速增長的勢頭。截至2023年3月29日,個人消費貸款的增幅是去年同期的5.9倍,增量是去年同期的9.34倍。
在具體的投放策略上,建設銀行副行長崔勇表示,近幾年,個人信貸需求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建設銀行判斷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會有一定的恢復性增長。在個體工商戶、商戶、農戶等領域,建設銀行要打造個人經營貸的新賽道,力爭在個人貸款上實現明顯提升,進一步鞏固零售大行的優勢。
很明顯,繼郵儲銀行之后,建設銀行也要發力個人經營貸了。
雖然六大行都表示了要配合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政策,加大個人貸款的投放,但從具體的投放策略上就能看出,重視程度明顯不大一樣。
六大行中,2023年個貸投放策略最清晰的是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
據農業銀行介紹,從2023年第一季度開始,農行消費金融業務發展勢頭良好,農行將抓住基于,加大消費信貸投放的力度。具體來看集中在四個方向上:
一是圍繞衣食住行、文化、教育、健康、養老等重點民生領域,積極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個人貸款增量的同業領先。
二是落實好首套住房貸款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因城施策,確定好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加大個人住房貸款投放,更好地滿足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三是優化消費金融服務,提升消費信貸可獲得性和便捷性,特別是聚焦新市民群體,專門推出新市民消費貸來滿足其日常消費需求。
四是針對車主、年輕人、小微企業主等重點客群,加強差異化產品創新和精準化服務供給,同時進一步做大信用卡消費規模。
對于將“打造大型零售銀行”定為重要目標的郵儲銀行,2023年消費信貸三個重點方向:
一是住房貸款,采取一手房二手房并重的發展策略,和優質房企以及優質合作渠道開展合作,拓展合作的網絡,強化開發貸和按揭貸協同發展,探索長租房的貸款產品,滿足新市民和青年客戶的住房需求。
二是汽車信貸,一方面以新能源車為核心增長點,通過強化總對總合作推進線上直銷模式,一點接入輻射全國。另一方面是圍繞著消費升級,在中心城市抓高端車市場,在縣域地區抓下沉市場,聯合主機廠商以及他們的經銷商來開展營銷活動。
三是其他消費貸,對外,郵儲銀行的分支機構通過抓優質單位來實現批量獲客,對內充分利用存量客戶資源,利用智能風控技術來形成白名單做主動授信。
總結來看,雖然各家投放領域場景有側重,但是擴大投放總量仍是2023年個人貸款市場的主基調,而且開局不錯。不過,消金界發現,近期各家降低利息搶客戶愈演愈烈,市場競爭加劇,風險也不斷積累,各大行要實現既定的增長目標,也絕非易事。
2023年的個貸市場,延續大打“價格戰”,還是新產品、新服務勝出?我們將繼續保持觀察。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消金界 發表,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