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天天速訊:口服胰島素、長效胰島素接連沖擊上市 行業如何突破可持續發展焦慮?
2023-05-10 14:52:44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在巨大市場需求之下,實現胰島素研發的突破成為業內共同愿景,近期相關創新產品上市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的消息備受市場關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7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公示,諾和諾德遞交依柯胰島素注射液(icodec)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這是一款長效胰島素,被設計以一周一次皮下注射的頻率治療1型與2型糖尿病患者。

無獨有偶,此前4月25日,天匯生物的新藥口服胰島素腸溶膠囊國內上市申請也正式獲得CDE受理。

其實糖尿病每年有很多新的藥物上市,給臨床治療帶來更多選擇,為什么胰島素能長期占據主要市場,沒有一個藥物能撼動它神壇的位置?

究其原因,這些藥物都是通過對體內的胰島素產生作用,能延長胰島素使用時間,如果體內沒有胰島素,那么任何藥都沒有效果,所以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任何藥物都需搭配胰島素使用。

一直以來,外資品牌在國內胰島素市場占據主導地位,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外資三巨頭”市場份額合計占比84%。但近年來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聯邦制藥等本土藥企的崛起也在蠶食外資巨頭們的市場。在競爭格局上,我國的胰島素市場目前由原研藥廠商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以及國產廠家甘李藥業、通化東寶、聯邦制藥維持“3+3”格局。

特別是隨著第六批國家集采(胰島素專項)落地,將進一步沖擊進口胰島素品牌的壟斷地位。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集采降價幅度較大,有助于國內龍頭企業搶占市場,行業競爭格局有望優化。

巨大的胰島素市場

胰島素之所以備受關注與其背后巨大的市場不可分割。

2021年12月,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正式發布了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圖》,至2021年年底,全球20至79歲的成年人當中有5.37億糖尿病患者,其中,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達1.41億人,居全球首位。

“國家集采一般優先考慮老百姓負擔比較重的病種。我國糖尿病群體很大,每年在糖尿病治療上花費比較高,不管是個人還是醫保基金,開銷都比較大。”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說。

根據國家醫保研究院提供的數據,胰島素注射液每升2萬元,被稱為世界上最貴的液體之一。中國的過億糖尿病患者中,有超1000萬人依賴胰島素,按照集采前國內二代胰島素每支35元到50元,三代胰島素每支70元到240元的價格,平均每位患者每年的胰島素費用在2000元至1萬元之間。全國每年花在胰島素上的費用超過200億元,醫保也承擔較大支出。

不過自胰島素集采執行以來,業內有分析人士指出,利潤較高的產品通過市場的推廣、醫生處方習慣等行為仍具有寬松的搶奪空間,低價的胰島素受各方影響在擴大滲透方面遇阻嚴重。

糖尿病患者具有高依從性和粘性,長期用藥需求會使得其對胰島素產品的品牌轉換態度傾向于保守。

因各大胰島素品牌的藥企都參與了集采,產品價差較大,這對那些低價中標的企業尤為不利。這也導致國內胰島素競爭格局的洗牌并不像化藥集采般激烈動蕩,國內化藥集采后市場格局分化較大,中選品種市場份額大幅增長,以價帶量效果顯著,而未中選品種市場份額遭受擠壓。胰島素集采后幾乎不變的市場格局,低價投標的企業以價換量的策略成為執行中的焦慮。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仍有大量患者因價格高而不選擇胰島素治療糖尿病,低價的胰島素能為國內未被滿足的巨大臨床需求提供保障。

技術路徑突破之難

長期以來,由于注射胰島素的種種弊端糖尿病患者一直期待口服胰島素的問世。長期注射扎針,讓很多糖尿病患者心力交瘁,很多患者對這一治療方式極其抵觸。

胰島素長期注射容易引發硬結,影響患者血糖控制。據了解,針頭注射胰島素發生脂肪增生總患病率為53.1%,產生皮下硬結的主要相關因素包括胰島素使用時間長、注射部位不輪換和更換針頭頻率低。而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島素,會使胰島素吸收緩慢,胰島素吸收波動性增大,胰島素峰值水平降低,血糖控制效果下降。

正是由于胰島素的給藥方式是進行皮下注射,身體上的疼痛、操作上的不便以及注射胰島素導致低血糖副作用等,給患者帶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負擔,導致相當多臨床上已需要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仍不愿用注射胰島素。

“口服胰島素是大家夢寐以求的,它不僅會免除患者皮下注射胰島素所帶來的痛苦,并且通過腸道吸收以后直接進入到肝臟,更加符合生理狀態,這樣的話降糖作用更好。”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寧光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但是皮下注射胰島素正好相反,它是首先進入到周圍血,然后從周圍血幾乎同量地進入到肝臟、肌肉和脂肪,所以,現在胰島素的給藥方法沒有完全符合生理的狀態,胰島素的使用效率就不會達到最高。”

“1921年之后,我們對于胰島素的注射做了很多努力,從短效的(每天要注射4-5次)到中效的(每天注射2次)再到長效的(每天注射1次),針頭也變得越來越細,后來還出現了無針頭的胰島素注射器,科學家、工業界和醫生采取了非常大的努力。但目前只能說是一些小的改革,沒有大的科學性的進步。”寧光說道,“很多科學家都在試圖能夠通過口服的方法,如果用這種方法的話就必須要經過胃酸和消化酶,要躲過胃酸和消化酶才可能通過腸道被吸收到血中去,這個非常難以克服。如果這種變革能得以實現,我相信在技術上,在減少患者痛苦方面,同時在增加胰島素使用量上都會出現一些革命性的改變。”

但新技術的突破不會是一朝一夕的,在研發探索的道路上各大企業此前就已經在不斷嘗試,盡管此前已經付諸了很多人力物力的努力但都不近如人意。

此前有行業研發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胰島素因市場巨大,很多巨頭的研發管線設計的思量因素也很多,而新技術的突破也是十分漫長和風險巨大的,不論是長效胰島素還是口服胰島素,等待更多臨床數據的公布和真正獲批才可能真正緩解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焦慮。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