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在這里,我們不是少數派” 當前報道
2023-05-21 21:40:37 來源:時代周報 編輯: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楊玲玲 王瑩嶺

朱華晨教授兼管著香港大學、汕頭大學、深圳等多個實驗室的工作,每日奔走于大灣區三地之間。

“如果你問我明天會出現在哪里,我自己可能都無法確定,我在宿舍和幾個實驗室都備好了箱子,如果哪邊需要我,拎包就可以走。”朱華晨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真的熱愛一份事業,對它興趣盎然,哪怕工作很長時間也不會覺得累。


(相關資料圖)

這是大灣區女性科學家工作狀態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青年基金累計支持女性科研人員的項目已經超過4000項,立項經費超過4億元,廣東科技創新成績顯著,女性科研工作者功不可沒。

世界需要科學,科學需要女性。

5月20日,大灣區科學論壇——“眾里尋她”女科學家分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辦,是今年特別增設的環節。來自計算機與軟件、工業制造、能源材料、生物醫療、地理環境、公共衛生、心理健康等領域的10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參加論壇討論。

專業、細致、堅韌、創新,是女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特質,會上,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珠江投資管理集團執行董事杜蘭表示,女性的科技力量正在崛起,但同時也是任重道遠,希望女性可以更勇敢一些,要勇于“往桌前坐”。

圖源:主辦方提供

大灣區正在給這些女性科學家創造更多“往桌前坐”的機會。

科學是一份浪漫的事業

“我對科學的興趣很早就已經開始,”朱華晨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四歲的時候看識字繪本上的圖畫,就感覺他們是一群來自未來的人,很酷。

學生時代,朱華晨成績優秀,但總有親戚對她說:“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朱華晨還記得,上初中時,學校開設計算機課外學習班。朱華晨和另外一個女孩去找老師報名。盡管老師很喜歡她,還是覺得女孩子不適合學計算機,功課一多起來,腦力和精力可能跟不上。

這件事一度讓朱華晨備受打擊,后來,她慢慢意識到,女孩子首先不可以自己打壓自己。“不要覺得你是女性,就比男性差在哪里。”最終,朱華晨實現兒時夢想,成為了一名科研工作者。

與朱華晨相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講席教授、智能交通學域主任楊柳青身上也透著一股韌勁兒。“擁抱自己的獨特性,不要害怕成為少數派。”楊柳青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上小學的時候,我是班里唯一的少數民族,后來上大學,我是班里唯一的女生,工作后,我又是工科里少見的女教授。”

“為什么我一直都是少數派?”楊柳青在一次研討交流中頓悟:其實,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也有屬于自己的融入問題,當我們成為少數派的時候,要學會擁抱自己的獨特性。

從居里夫人到屠呦呦,古今中外無數杰出的女性科研工作者,都在推動科技進步,探索人類認知邊界。一項由愛思唯爾開展的全球科研人員性別調研顯示,女研究員的占比已經從20年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

圖源:圖蟲創意

中國女科學家的增長更是引人矚目,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女性項目課題負責人約有6000人,項目骨干比例占到27%。

采訪中,朱華晨和楊柳青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領域,科研工作者的性別比例并沒有特別失衡。最近幾年反而感到新加入的女性科研工作者越來越多。

“科學,是一份浪漫的事業。”在廣州醫科大學金域檢驗學院副院長、金域醫學集團副總裁程雅婷看來,科研路上沒有坦途,吃苦耐勞必不可少,還需要堅韌的毅力和強大的抗壓能力,但女性科學家不愿被標簽化。

女科學家不愿被標簽化

這對女性科學家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名科學家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言,當前,女性科研工作者在職業發展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進步空間,同時,她們在工作、生活、家庭中也面臨著調節與平衡的難題。

“在科技領域低端的研究中,男女性別差異并不明顯,但在部分高等獎項、高等職位、高等職稱職務方面女性可能越來越少。”北京大學-亞太經合組織健康科學研究院(PKU-APEC HeSAY)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鄭曉瑛說道。

她認為,當前,女性科技人才的發展呈現出“疊加態”的多種障礙,例如,科技與性別之間的刻板印象,“大家都認為,做科研,特別是理工科,都應該是男性,在這樣的刻板印象里,許多優秀的女性還沒能進入科研的‘管道’就被篩選掉了。”

此外,還有傳統觀念的束縛,難以應對的婚育問題,家庭、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以至于女性對自己的期待,也要受到這些觀念的掣肘,造成女性科研工作者被條條框框捆綁。

圖源:圖蟲創意

程雅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雖然現在局面越來越好,資源也越來越多,但實際上我們女科學家還是面臨家庭的責任和婚育的壓力,這是不可否認的。”

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成長與發展,離不開公平、開放的科研環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主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張林秀提出:“2018年聯合國婦女署預估,如果女性在勞動力市場與男性有相同的機會,那么,到2025年,全球國民生產總值就能夠增加28萬億美元。”

“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因此,張林秀指出,“女性已經是發展和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釋放女性能量,有更多的政策機制和政策保障來挖掘女性的創新動能與潛力。”

大灣區助力科學家“造夢”

在此背景下,創新涌動的大灣區積極布局。

統計顯示,2022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3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全省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3.26%,研發人員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主要科技指標均保持全國首位。

去年9月,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在大灣區科學論壇舉辦地——廣州南沙落成。基于跨學科交叉融合、產學研協同的辦學理念,該校致力于推進科研成果在大灣區的轉化。

這一理念也吸引了楊柳青的加入。博士畢業后,楊柳青在多所大學擔任教職工作20余年,被港科大(廣州)包容自由的學術氛圍所吸引,毅然選擇回國,推進該校通信、感知和智能學科應用的建設。

圖源:圖蟲創意

“我的研究領域是很跨界的,從電力到智能、計算機、數據分析等都有。對于這樣交叉融合學科的科研,我不想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想找到一個更接近于實際應用的舞臺。”楊柳青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到。

楊柳青同時介紹,新落成的港科大(廣州)不是港科大的另一個校區,而是“港科大2.0”,“我們不設傳統的院系,改設樞紐和學域,提倡交叉融合,我們學域是智能交通學域,女教授占到50%,可能在我們全校是最高比例。”

與楊柳青的團隊類似,深圳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學院院長黃惠,研究團隊里也有超過70%的女性。黃惠是學數學出身,后來轉做計算機圖形學研究。她直言,這個領域一直都是女性偏少,但她帶領的深圳大學可視計算研究團隊算是個例外。

2016年以來,黃惠牽頭創建深圳大學可視計算研究中心,將深圳大學計算機圖形學提升至國際領先水平。她帶領團隊將計算機圖形學與人工智能相結合,進行數字孿生的模擬,賦予機器人更高級的感知能力,使其能夠基于感知作出決策與行動。

黃惠希望,今后通過數字孿生全息生態進一步實現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楊柳青也表示,“在未來的3到5年,希望從南沙做起,把大灣區的智慧交通做成全國甚至全世界前列。”

壯闊珠江口,科創浪潮依舊奔涌向前。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