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林黛玉若設立特殊需要信托 能否避免寄人籬下含恨而終?
2023-08-24 10:00:1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

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是作者曹雪芹精心淬煉的女主角,她美若天仙、聰慧靈秀,也被稱為是“集中國三千年文化于一身的理想化身”。因此,她的悲劇命運也令人惋惜,體弱多病,父母早亡后只能寄養在賈府,縱有賈母萬般憐愛,還是逃脫不了寄人籬下孤苦無依的命運,含恨而終。

從家族財富傳承的角度,當下私人銀行提供的一些工具,能否避免黛玉式的悲劇?后世的紅學家們,圍繞林黛玉已有諸多的研究,其中一個視角便是其父母離世后,可能給黛玉留下了巨額家產。這些家產去了哪里?站在今天的角度,如果當時有信托產品,林如海將家族財富裝入到一個家族信托中,有了財富保障的黛玉是否會更有底氣,過上幸福的生活?

帶著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滕杰律師。滕杰律師表示,信托作為財富管理的工具之一,集財產的保全、管理、增值、定向傳承以及家庭成員的生活保障等眾多功能于一身。財富的擁有者在其難以自行管理財產的情形下,通過信托方式委托所信賴的第三人管理并分配財產給自己指定的對象,能夠較好地延續與執行其意愿。


(相關資料圖)

小說《紅樓夢》中林黛玉固然可能少不更事,與世無爭。但倘若林如海病重后,提前考慮到年幼的林黛玉無法順利繼承財產,而將家產通過信托方式托付給管家或者其信任的主體繼續持有、管理,并用來保障林黛玉的生活,便可防止別有用心之人覬覦侵吞,亦可能將林黛玉“寄人籬下”“一無所有”的狀況改寫。

黛玉父母是否留下了巨額家產?

關于林黛玉家產之謎,也是紅學研究中的熱點。清代人涂瀛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刊行的《紅樓夢論贊》有個附錄《紅樓夢問答》中認為,林如海死后,林家“數百萬家資盡歸賈氏”。

在陳大康著的《榮國府的經濟賬》一書中,涂瀛判斷當時林家確有偌大的家產。

先從林家的家世說起。《紅樓夢》第二回中交代,其祖上襲了四代列侯,到了林黛玉父親林如海這一代時,林如海便從科第出身,考了前科的“探花”,升任蘭臺寺大夫后轉崗得到重用,被欽點為正七品的要職巡鹽御史。

書中還提到,林家是“雖系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另外,“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的賈家,能夠將唯一的寶貝女兒賈敏嫁給林如海,也說明林家是“門當戶對”的大家族。此外,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后來任職的巡鹽御史,這可是富得流油的肥缺。

《榮國府的經濟賬》中,陳大康認為,鹽在當時是國家統一管理的特殊商品,巡鹽御史負責掌管食鹽運銷、征課、錢糧支兌、撥解以及各地私鹽案件、緝私考核等,是鹽區最高鹽務專官,又稱鹽政或鹽運使。因此,認為林家此前有萬貫家財也有一定的道理。

且林如海夫婦只有林黛玉這一個女兒,父母去世后,作為孤女的她是林家家產唯一的合法繼承人。也有人提出,為了傳宗接代,如果林如海有宗族過繼的嗣子,則有可能由嗣子繼承家產。不過,《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提到,“林家實沒了人口,縱有也是極遠的”,足以說明沒有其他繼承人,林家的財產應當歸黛玉所有。

書中第七十二回中還有一個伏筆,榮國府幾乎到了靠典賣東西過日子的地步,賈璉和鳳姐兩個人是焦頭爛額,恰又有小太監來敲詐,賈璉發出了感嘆:“這會子再發個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再”字就暗示,賈璉名為陪黛玉葬父,實為擄走林家財產,數額應該是二三百萬之巨。

再說,其中一個細節也透露出,林家并不缺錢。林如海委托賈雨村護送女兒黛玉進京,表達了要為他籌謀復出之事,這事就交給二內兄賈政來辦,至于吏部所需要的銀兩費用林如海也是自己出的。原文是這么寫的:“……即有所費用之例,弟于內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間接證明林如海不僅有錢,還大方幫助了賈雨村。

本該繼承的遺產去了哪里?

林家本就是大戶人家,再加上賈敏價值不菲的陪嫁,林如海夫婦去世后,留下一定數額的財產是肯定的。可這些錢去了哪里?最多的猜測林家的家產最終落入了榮國府手中。

當代著名作家劉心武認為,盛探巡鹽御史屬于肥差,林如海當有巨額遺產,但黛玉未得到父親的巨額遺產,則是因為賈璉和王熙鳳從中侵吞。

陳大康《榮國府的經濟賬》中,根據書中對林黛玉月錢來源等的描寫,推測林如海留下的家產流入了賈府,除用于撥給黛玉生活所需外,還可能被用于大觀園的建造。

具體的證據是,《紅樓夢》第十二回中描述,“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卻為身染重疾,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于是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賈母命賈璉陪同黛玉去看望病重的父親,恐怕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知道林如海將命不久矣,需要處理后事和相關財產。

后續也有透露,賈璉這一送,竟然送了七八個月之久,送人一般是到了地頭就會返回,但賈璉卻硬是呆到了林如海病亡料理完后事才回來。很顯然,賈璉之所以等那么久,就是為了處置變賣林家的家產,再回過頭去看賈母叮囑賈璉的話語“仍叫帶回來”,感覺有深層次的含義。

而彼時的黛玉,年齡尚小,才十來歲,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加上她一直“嗜書如命”,將錢財視作身外之物,即便聰明伶俐也沒有這個心思去管理林家的家產。而與之相反,作為榮國府的掌權者,貪財如命的賈璉夫婦怎么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

第十六回,賈璉帶著林黛玉把林如海的靈柩護送回原籍蘇州,林如海葬入祖墳,諸事停妥,賈璉方進京的。這里的“諸事停妥”,恐怕就包括賈璉獲取了林家的財產,安頓好家里相應的仆人等。

也有人提出質疑,黛玉如此聰明之人,怎會不知自己的巨額財產進入了賈家?從一些細節中可以看出,聰明的黛玉對此是知情的。比如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雨夕悶制風雨詞”里,林黛玉與薛寶釵交心,說了這樣的話“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里又有買賣地土,家里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里,一應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這正好說明,她不是一個無知的小丫頭,她知道土地房產這些是值錢的。薛寶釵家里仍有房有地,而黛玉自己家的因為父母過世已經被賈璉處置了,所得的錢財并未給黛玉掌管,所以才說“我是一無所有”。薛寶釵可以要走就走了,而黛玉卻只能依附賈府,關鍵的因素就是她的財產都進入了賈府,她唯一的期待就是未來能嫁入賈府,沒想到這一愿望最終也落空了。

另外,在第六十二回中,黛玉還提到“要這樣才好,咱們家里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家,心里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儉省,必致后手不接。”這也說明,林黛玉對賈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感知,對自己的財產也了然于心,不過是相比錢財,她更在乎的是她和寶玉的愛情。

家族信托能否改變黛玉的命運?

那么再來看看林黛玉在賈府的生活到底怎么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可以準確地描述她寄人籬下的孤苦無依感。

“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從這個描述可以看出,在外祖母的庇護下,黛玉在榮國府的物質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精神上卻是孤立無援的,特別是在和寶玉的婚事上。封建社會的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于父母已經離世的黛玉,更是如此。

對于黛玉的命運,癩頭和尚曾箴言:“除非從此以后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可是黛玉成為孤女后,只能寄養在外姓的舅舅家,也就注定了她的結局是悲劇。

《紅樓夢》本就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的小說。我們不妨假設下,如果黛玉自己掌控這一筆巨額遺產,有了財富的保障,后半生可以衣食無憂,無論嫁給誰,是否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黛玉的遭遇也讓我們聯想到信托制度,其起源就是來自于古埃及的“遺囑托孤”。據考證,在公元前2548年,古埃及人以遺產方式委托第三人處理財產,其中指定他的妻子繼承自己遺產,并為子女指定相應的監護人。

如果當時林如海設立了現代意義上的“家族信托”,那么即便他本人病故,受托主體也會按照他設定的意圖,做好子女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規劃。黛玉也不會變得“一無所有”,而是能定期領到相應的資金,做到生活無憂。其實林如海托孤賈家,何嘗不是一種信托式的托孤。關鍵在于,無論是賈母還是賈府,缺乏外部的監督,并未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當下,信托公司也在探索一些“特殊需要信托”。具體的做法是,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信任,將資金或財產轉移給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包含心智障礙者、失能失智老人以及其他全部或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特殊需要人群管理及運用財產,滿足其日常生活、醫療、護理等信托文件規定的用途。

滕杰律師也表示,2023年銀保監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從監管角度對特殊需要信托類型進行了確認,并將其列為“資產服務信托”的細分類型之一。未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劇,在市場需求、業界探索、監管鼓勵的多重因素影響下,“特殊需要信托”也將迎來快速創新與發展。

(編輯:周炎炎)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