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監管層的表態讓網絡互助再次成為焦點。
4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是慈善就歸于慈善,如果打著互助旗號從事金融業、保險業,就偏離了互助的本質,需要糾正。所有的金融活動都必須要‘有證駕駛’。”
此前,已有多家頭部互助平臺宣布關停:美團互助年初關停,輕松互助、水滴互助在3月下旬相繼關停,這些平臺關停時的會員數均超千萬人。近期也有報道稱,會員數超過9200萬人的某網絡互助平臺內部正商討整改方案,不排除關停的可能性。
對此,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消費者來說,網絡互助存在風險,應對大病,“醫療險+重疾險”搭配才是正確的配置思路。
監管重申合規問題
互聯網金融沒有“法外之地”,類保險經營模式的網絡互助也不例外。
4月16日,在談及網絡互助關停潮時,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表示,一方面要看到網絡互助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潛在的風險。
這不是監管第一次指出網絡互助的合規問題。今年1月份肖遠企曾表示,美團互助偏離美團主業和逆選擇風險不斷增加,是其關閉的主要原因。下一步,還將對網絡公司做互助業務進一步關注,了解其運行的方式和風險情況,再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網絡互助存在一些共性的潛在風險。第一是信息風險。(監管)應盡快制訂法規政策,對互助范圍、健康告知、等待期等信息的披露進行規范,讓公民的隱私安全得到保障。第二是道德風險。既應盡快立法確保平臺經營者或投資者遵守契約,防止平臺野蠻生長,又應依法保護平臺成員合法權益,要求成員誠實守信。第三是失范風險。行業中存在一些潛在的不規范經營現象,規范創新、扶優汰劣的外部生態還沒有建立起來。第四是社會性風險。網絡互助行業涉眾性強,動輒上億人,需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關于網絡互助面臨的問題,銀保監會在2020年9月份發表的《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一文中說得比較透徹:一是網絡互助平臺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特征,但目前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標準,處于無人監管的尷尬境地。二是頭部網絡互助平臺會員數量龐大,屬于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臺形成沉淀資金,存在跑路風險,如果處理不當、管理不到位還可能引發社會風險。三是網絡互助平臺監管缺乏制度依據,處于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范的“四無”狀態。四是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將其納入監管范圍,受到保險監管機構嚴格監管,必要時還接受證券監管的審查,一般不存在完全游離于監管之外的情形。五是未來將把網絡互助平臺納入監管,盡快研究準入標準,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
隨后的2020年12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明確持牌經營要求,禁止非保險機構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從監管多次表態來看,持牌經營是網絡互助繞不開的一道監管紅線。
網絡互助現關停潮
網絡互助“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合規風險暴露之前,眾多互聯網巨頭曾涌入這一領域。2011年,康愛公社建立,網絡互助興起,繼水滴互助和輕松互助后,2018年末螞蟻集團推出“相互寶”。2019年,燈火互助(百度旗下)、美團互助(美團)、點滴互助(滴滴)、京東互保(京東)、寧互保(蘇寧)、360互助(360)等網絡互助先后成立。
“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在互聯網巨頭進入這一領域前,一批中小網絡互助已經支撐不住了,紛紛宣布關停。2017年起,同心互助、17互助、蒲公英互助等陸續關停;2020年8月份“燈火互助”關停。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除上述平臺之外,還有多家網絡互助已關停,包括輕輕互助、斑馬互助、未來互助、蝌蚪互助、大樹互助、比鄰互助、八方互助、比肩互助等。
網絡互助的迅速發展壯大,離不開巨大的網絡流量,但巨大的網絡流量又放大了其商業模式的漏洞,致使許多網絡互助紛紛倒下。
與商業保險通過“三差”(死差、費差、利差)獲利不同,網絡互助在成員出險后,由參與成員分擔約定金額和管理費,平臺方不承擔保險風險,屬于事后分擔機制。多數網絡互助按照每期互助金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費,以覆蓋核賠、理賠等營運支出,并非以盈利為目的。與壽險不同,網絡互助并不依賴于“地推”推銷方式,其客源主要基于互聯網巨頭的用戶基礎,獲客成本遠低于傳統保險公司,可以迅速增大會員量。
不過,迅速增長的會員量,放大了網絡互助的道德風險。天風證券分析師夏昌盛指出,由于前端審核寬松,網絡互助平臺吸引了大量非健康體,隨著分攤金額的快速上漲,健康用戶很可能會退出互助平臺,最終形成“逆選擇”的循環。
具體來看,以某網絡互助為例,參與人數增長進入平臺期后,每期人均分攤金額由3元逐步增至6元以上,分攤費用增加后,會員數出現大幅下降。根據條款,已獲得理賠金的成員將自動退出計劃,人均分攤金額的增長進一步加速健康人群的退出,導致逆選擇風險進一步增加,形成惡性循環。
購買保險仍最為穩妥
已關停的幾家頭部網絡互助,均有大量會員,關停后巨量會員將出現保障缺失。水滴互助在公告中稱,水滴互助上線近五年來連接了數千萬會員。輕松互助截至今年3月22日參與人數高達1735萬人。美團互助1月份宣布關停時,會員數超過1500萬人。
大量互助平臺關停后,巨量會員該怎么辦?還要不要加入其他未關停的網絡互助?從《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情況來看,已加入網絡互助的會員可繼續加入,但最好同時購買保險產品。
徐昱琛表示,對消費者來說,網絡互助存在以下三大風險:一是缺乏監管,投訴難度大。保險是強監管領域,出險后發生理賠爭議,消費者有多個渠道可以維權:保險公司投訴、銀保監會消保局投訴、法院訴訟。但互助平臺≠保險公司,倘若出現糾紛銀保監會無法受理。同時,保險法中有利于消費者的條款,一條都指望不上。
二是網絡互助可以單方面更改規則,而保險合同一旦簽訂則沒有這類問題。例如,某互助平臺2018規定甲狀腺癌賠付金為30萬元;2019年5月份甲狀腺癌賠付金降至5萬元;2019年12月份再將甲狀腺癌分為重癥和輕癥,輕癥取消賠付金。
三是網絡互助一旦關停,會員將處于“裸保”狀態。監管越來越嚴格、分攤金額持續上漲,這些都給網絡互助的生存增添難度,而一旦平臺關停,消費者將失去保障。
平安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認為,一方面,網絡互助參與成員的真實患病案例和每月數次的分攤,讓成員深切體會到風險保障的價值之所在,不斷培育消費者的保險意識。另一方面,傳統險企不斷拓展增值服務、加強健康養老生態布局,疊加新重疾產品保障范圍升級包含特疾、多次給付、“產品+服務”等特征,有望促進網絡互助成員向商業健康險的轉化。隨著頭部網絡互助平臺的相繼關停,預計其脫落成員有望成為傳統險企重疾險客戶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傳統險企的健康險下沉市場進一步釋放空間。
一家大型險企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絡互助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其為一些低收入、尋求保險保障的人群提供了一種風險分散方式,不少會員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理賠金。因此,希望監管層能規范這一行業的運營,促進健康發展。(本報記者 蘇向杲)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