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O-GEF江西濕地項目”是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牽頭實施的全球環境基金“加強中國濕地保護區體系,保護生物多樣性規劃型項目”6+1項目之一。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江西省財政廳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分別為該項目的國際執行機構、資金接受方和執行方。
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代理代表維諾德·阿胡賈在會上表示,該項目通過60多個能力建設方案培訓了3000多名政府官員和技術人員,這些課程為參與者提供了濕地管理、生物多樣性監測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重要技能,此外,參與式社區共同管理模式蓬勃發展,表明保護和生計可以共存,稻鴨養魚、生態旅游和有機藍莓種植園等舉措不僅增強了生物多樣性,還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計,為農村振興和減貧作出了貢獻。
維諾德·阿胡賈稱,通過“FAO-GEF江西濕地項目”的實施,鄱陽湖區有效濕地保護面積增加約30萬公頃,超過目標50%。此外,三個主要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系統健康指數超過了預期,預示著該地區濕地的未來充滿希望。該項目為大江大河湖泊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貢獻了中國智慧。
江西省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木蘭表示,江西濕地資源豐富,濕地面積127.56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6%。近年來江西林業系統建立健全濕地保護制度,修訂《江西省濕地保護條例》,出臺濕地公園管理、省級重要濕地確定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加快構建濕地保護制度體系。同時,以國際、國家重要濕地為重點,扎實推進鄱陽湖濕地生態功能提升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項目建設,持續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
江西省財政公共服務中心副主任、債務金融評價處處長、江西濕地項目指導委員會成員周慶軍表示,該項目是江西實施資金規模較大的贈款項目之一,項目側重保護體系構建、政策完善研究、人員能力提高、保護意識提升等方面的投入,彌補了國內預算資金投入的不足,起到了積極的成效。在保護體系構建方面,助力濕地保護跨部門協調機制更加完善,推動濕地保護理念融入各相關省直部門“十四五”規劃,形成了多部門齊抓共管濕地保護的良好格局。
據了解,在“FAO-GEF江西濕地項目”的引領下,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團隊開展的“刺苦草種植試驗”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實驗基地每平方米刺苦草冬芽數量多達850顆,增加到90余倍,標志著通過人工方式擴大白鶴食源種源儲備取得階段性成功,將逐步服務于湖區植被的恢復工作。該項目已經成功申請了發明專利,并在鄱陽湖的碟形湖常湖池進行試種。(完)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