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21時22分,搭載天舟六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七運載火箭成功點火發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11日凌晨5時16分,天舟六號成功對接空間站和核心艙后向端口。
作為貨運飛船,天舟六號一直被大家戲稱為“快遞小哥”。
但它跟我們身邊的普通快遞小哥可不一樣,人家都是往天上送快遞,還一送就是上噸,哪個快遞小哥比得上。
如今天舟六號與空間站已成功對接,這便意味著快遞已成功送達了。
不過是送到“驛站”了,還得麻煩咱們航天員取一下。
據計劃,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將于明日早上8點多開門拆快遞。
這次我們天舟六號,可真帶了不少好東西,
首先是給咱航天員送去的生活物資,有服裝、食品、水果、衛生用品等等應有盡有,可供3名航天員足足使用280天。
其中光新鮮水果,我們就帶了70千克,是天舟五號攜帶量的整整兩倍多。
幾名航天員在太空這下有口福了,完全可以敞開膀子吃,再也不用擔心水果不夠了。
不過大家也別太驚訝,不過一些水果罷了。
貨運飛船系統總體主管設計師王冉在面對記者采訪時說了,現在上去的是水果,后續還要給航天員送冰箱。
畢竟那么多新鮮水果,沒個冰箱可不得放壞了,浪費可不符合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等冰箱配置好了,接下來還會給航天員“郵寄”一些冷凍食品,像牛排之類的。讓航天員在天上也能吃上煎牛排,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其次除了為航天員準備了各類生活物資,為空間站也帶去了不少東西。
都說要想馬兒跑,就得多吃草。這次天舟六號的升空,還為空間站帶去了700千克的推進劑,助力空間站在太空的正常運作。
最后天舟六號還攜帶了多項載荷,用于后續開展科學試驗。
據媒體報道,這些物資總共加起來共5.8噸。
雖然重量不輕,但對我們天舟六號來講卻是小事一樁。畢竟我們天舟六號的“肚量”相比于之前的天舟系列已經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由之前的6.8噸提高到了7.4噸。
可不要小看這7.4噸,這是貨物運輸能力首次突破7,天舟六號也是世界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的貨運飛船。
天舟六號之所以這么能“裝”,全因我們科學家對天舟六號做了不少內部優化。
首先是將貨物艙后錐段的非密封艙改成了密封艙,同時還新增了“貨架”,大幅度地提升了存儲空間。
其次對推進艙進行了大改造,減少了其中4個貯箱,將本該放在貨物艙后錐段的儀器設備,全部下移到里面。
經過這些巧妙的改造,天舟六號的物資承載量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此次天舟六號的發射,對我國也是意義非凡。
首先它是我國改進型貨運飛船的首發船,是我國載人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發射的首發航天器,也是天舟六號到天舟十一號組批生產的首發貨運飛船。
天舟六號的成功,為后續天舟系列貨運飛船的發射打下夯實基礎,也極大鼓舞了我們航天的科研人員。
其次天舟六號做到了關鍵元器件100%國產化。
對于貨運飛船的電子元器件國產化問題,科研人員研發已久。
經過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貨運飛船系統研制團隊的不懈努力,終于在天舟六號取得了勝利。
科研人員通過一選二證三驗的方式,篩選了大量性能指標成熟可靠的元器件,通過論證、預測、對比等方式,成功為天舟六號來了個國產化大改造。
此次元器件的大面積變換,不光代表著我國航天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大大降低了天舟六號的研制成本。
最后,天舟六號還攜帶了大量的載荷,將進行多達29項,包含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燃燒科學等四個領域的科學試驗。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師介紹,這些試驗將會對新型元器件的研發以及空間應用與防護提供技術支持。
總之,有著多重身份的天舟六號的成功升空,對我國意義深遠。它也讓我們航天員在空間站的生活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
想想過去我們航天員過去吃的大都是壓縮類制品和脫水產品,現在的航天員的餐桌隨著貨運飛船能力的提升變得越來越豐盛。
不僅各種菜色應有盡有,甚至各種飯后小甜點都配置上了,新鮮的應季水果也不缺了。
航天員食用的食品,都是科學家專為其專門定制,就為了讓他們在太空能維持一個好的身體狀態。
我們可能無法品嘗那些營養豐盛的美味,但有一種,我們倒是可以一嘗其味。
那就是航天員能量餐。
航天員能量餐便是航天員在返程與地面失去聯系,或遇見特殊情況時食用的食品。
作為航天食品,航天員能量餐遵循的是航天食品衛生要求。
這項標準無論在蛋白質、能量或膳食纖維上都比普通產品遵循的國家食品行業標準要高,同時也高于軍用食品通用規范。
航天食品衛生要求還明確規定了各類真菌毒素和金屬污染物的添加量,這個無論是在國家食品行業標準或軍用食品通用規范中都未有指標要求。
現在大家越來越在乎食品安全問題,更偏愛健康營養的食品。
在這方面,航天員能量餐絕對能滿足大家的要求。
因為它在遵循航天食品衛生要求的基礎上,還做到了0防腐劑,0反式脂肪酸。
同時作為一種應急食品,航天員能量餐還具備易攜帶、方便食用和快速補充能量、保持人體肌肉大腦持續能量供給、抗疲勞等特點。
這些特點看似簡單,但市面上許多壓縮制品都無法做到。
因為壓縮工藝的限制,導致它們大都能量密度不高、碳水化合物單一、功能性較差,為此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專門研發了空間站航天員太空高能壓縮食品及其制法。
目前我國一企業已拿到此專利,隨著“軍民政策”的融合,我們也將有幸品嘗到這個專屬于太空與中國航天的美味。
責任編輯: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