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白石洞天是怎樣的景點?白石洞天內有哪些景觀?
2023-05-30 11:10:38 來源:路途網 編輯:

白石洞天是怎樣的景點?

白石山, 道書稱"白石洞天",是中國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 名曰秀樂長真之天。坐落于市東南35公里的中國荔枝之鄉桂平麻垌鎮。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家活動場所,有壽圣寺、三清觀、會仙巖等寺觀。白石山以獨秀和蓮蕊兩大石峰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東為獨秀峰,拔地而起,四面絕壁,直指霄漢,海拔648.8米,相對高度500米;山之西為蓮蕊峰, 殊為險絕,勢若游龍。山體景觀獨特,氣勢宏大, 上山必經之路一線天,寬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約300余級,仰頭上望只見悠悠白云。走出一線天,舉目峭壁又是云梯,70多級石磴,是在石壁上鑿出,這正是勇敢攀登者的情趣所在,登頂回首,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升天不信無階級,透出風云數十層。宋代開始在山上修建寺觀,明代以后成為游覽勝地。明崇禎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寫了《白石山游記》。山之東為獨秀峰,孤峰插天,西為蓮花蕊,又稱鵝頭峰,奇怪險陰,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壽圣寺,煉丹灶,不遠處還有飛鼠巖,都是吸引游人的奇特景觀。

白石洞天內有哪些景觀?

圣壽寺

圣壽寺是洪秀全'拜上帝會'活動舊址。

面壁僧 游人登山,將到山麓,可見懸崖峭壁之下有一石,高約2丈,狀如人立,面朝石壁,頭戴“僧帽”,身披“袈裟”,舊縣志稱之為“面壁僧”。

圣壽寺在白石山麓,舊名三寶殿,又稱壽圣院,谷稱大寺,宋嘉祐三年(1058年)動工興建,歷10年而成。明正德年間擴建,萬歷年間(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重修。寺門匾額“壽圣寺”三字為熙寧元年(1068年)宋神宗趙頊敕賜。寺前有用朱砂石雕砌的牌坊,坊高7米,寬6米,上刻“仙宮”二字和栩栩如生的八仙像,系明萬歷年間所建。寺的前座是三寶殿,后座高閣巍峨,左右為客廳、僧舍。寺之右側有會真觀。桂平解放后,該寺屋大半改為校舍,歸白石小學使用。

漱玉泉

壽圣寺后峭壁下有圓珠池,又稱漱玉泉。這是一眼方圓約2米的山泉,傳說過去每到晨昏寺僧敲響鐘鼓之時,泉水便會象滾水似的涌起。清同治《潯州府志》也有這樣的記載,但據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實地考察,此說純屬牽強附會。明崇禎十年(1637年)七月廿三日,徐霞客專程到白石山考察,他在游記中談到了這件事:“峭壁下有圓珠池,水自半崖滴下者,下秋圓潭承之,無他異也。……按志:山北有漱玉泉,而《西事珥》與《百粵風土記》俱謂其泉聞鐘鼓則沸溢而起,止則寂然,詫以為異。余謂泉之沸寂,自有常度,乃僧之侯泉而鳴鐘鼓,非泉之聞聲而為寂沸之。及抵白石,先詢之三清觀,再征之白石寺并漱玉之名,不知何指,而聞鐘泉沸之說,山僧茫然。洵皆好事之言也。”經過后人長期觀察,證實徐霞客的記述是科學的、準確的。而泉水清澈見底,四時不涸,且甘甜可口,游人至此,口干舌燥,欽之不啻瓊漿玉液。

煉丹灶

出壽圣往右行約1里,有個寬約100余平方米的巖洞,叫三清巖。巖洞之前有廟宇,內供道教尊奉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太上老君等三位神仙,因稱三清觀。洞廳一側有洞穴,寬約1平方米,據說此洞開與北流縣勾漏洞天相通,東晉有名的道家葛洪常由此洞來往兩地煉丹。至今,洞穴旁尚有煉丹灶遺跡及葛洪塑像。

環山古城堡 在白石山麓,可見一道土夯的城墻環繞半山,每隔一二百米有城門與外面相通。這道環山古城墻建于清咸豐年間,即太平天國中期。那時,由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領導的一支起義軍,沿西江而上,攻占潯州府城,定為秀京,建立了大成國。在此期間,潯州府、桂平縣的地方官員只好跑到白石山,依山憑險,筑起城墻,維持其反動統治。從此,這道蜿蜒曲折、有若玉帶的“小長城”,便成了白石山的奇景之一。

關鍵詞: 白石洞天 白石洞天的介紹 白石洞天的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