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2023中關村論壇-硬科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現場,“中關村硬科普平臺”正式發布。
該平臺是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指導下,由北京中關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中關村科服)、北京中關村國際會展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關村國際會展公司)、北京果殼互動科技傳媒有限公司(簡稱果殼)聯合發布。
(資料圖片)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理事長程東紅在致辭時表示,科普工作發展創新最難的一點就是機制創新,希望硬科普平臺這樣一個新機制的外溢效應能夠推動更多的科普工作者和科創平臺攜手。
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中關村科服公司董事長張金輝和果殼創始人、CEO嵇曉華(姬十三)聯合進行了中關村硬科普平臺發布并詮釋了硬科普概念。
嵇曉華(姬十三)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處在實現重大突破的歷史關口,“硬科技”不斷涌現,“硬科普”也應運而生。不同于面向公眾日常生活的科普,硬科普是為硬科技服務的科普,指向的是前沿科技和科技產業,受眾比較狹窄。為讓公眾了解硬科技的發展趨勢,支持和投身硬科技的發展創新,科普工作者應持續拓寬硬科普的表現形式,讓其走向大眾。同時,為實現創新型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目標,需要解決科創鏈條上多元化主體內生動力的問題。在此命題下,硬科普可以成為打通整個科技創新領域的超級連接器。中關村硬科普平臺的發布和啟動也將加速以上目標的實現。
張金輝表示,打造中關村硬科普平臺,旨在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社會公眾,希望將前沿科技領域盡可能地通過可視化方式轉變為公眾可感知、可理解的內容,讓高精尖的硬科技既能“上天”,又能“入地”。中關村硬科普平臺也將秉承論壇“開放合作 共享未來”的主題理念,建設開放、共享的平臺,中關村發展集團將挖掘鏈接優質科普平臺和機構,共同為硬科普事業向風而行,歡迎更多的硬科普服務機構加入。
據悉,“中關村硬科普平臺”將包含科學家硬科普演講、硬科普短視頻、硬科普博物館、硬科普實驗室、科立方等多個模塊,詮釋前沿科技產業進展,推動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
硬科普離不開科學家的參與。活動現場,5位科學家率先帶來了“中關村硬科普平臺”的第一場硬科普演講。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為觀眾揭秘了祝融號火星車是如何設計的,并引導大家思考人類探測火星的原因及意義。
香港大學空間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起源太空創始人兼CEO蘇萌分享了在大航天時代人類開拓太空資源,對小行星進行勘探和資源利用的故事。
圍繞量子世界的特殊現象,北京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尹璋琦展開演講,講述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如何交匯。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首席科學家王中林分享了他對能源新革命的見解,以及對納米發電技術的研究。
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則從天文學家的視角出發,帶領觀眾一覽現代科學、現代文明和現代文化的誕生過程及相互影響,了解科技創新對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未來,“中關村硬科普平臺”將常態化邀請前沿領域的科學家,面向公眾講述科技知識,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數字時代的硬科普演講內容,將通過在線直播、視頻剪輯等方式分享給觀眾。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