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然資源生產率排行榜”發布儀式。浙江農林大學 供圖
據悉,該排行榜是由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牽頭組織的專項課題,榜單以中國的省域和設區市層面的自然資源生產率排行為研究對象,構建了包括土地資源生產率排行榜、水資源生產率排行榜、碳生產率排行榜、能源生產率排行榜、環境資源排行榜5項一級指標、6項二級指標、17項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研究以2000年為基期,測算了2000年至2022年中國省域和設區市層面的自然資源生產率排行榜。
當天,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生態經濟研究所所長顧光同教授對該排行榜進行解讀。
據其介紹,自然資源生產率是單位自然資源投入所能創造的產出量。自然資源生產率的高低是衡量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標志。
現場,他以碳資源生產率為例進行解讀。從總體看,中國的碳生產率在2000年至2021年間均維持持續增長態勢,但這一增長態勢呈現出了趨緩跡象。從空間格局看,碳生產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現象,區域異質性明顯。省域的碳生產率具體表現為長江中游、西南地區、南部沿海和東部沿海地區的碳生產率較高,北部沿海地區的碳生產率居中,而東北、西北和黃河中游地區的碳生產率較低。
同時,通過對整個自然資源生產率排行榜的分析,顧光同還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自然資源生產率水平有喜有憂。從自身看,近二十年大幅提升;從橫向看,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差距。
“資源稀缺性是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正因為資源是稀缺的,所以需要優化配置資源。”該排行榜的報告顧問、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沈滿洪說,而編寫“我國自然資源生產率排行榜”,是為了激勵資源生產率高的地區、行業或企業,約束資源生產率低的地區、行業或企業,以此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
同時,他還透露,今年是該排行榜公布的元年,今后每一年都將公布一版自然資源生產率排行榜。(完)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