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您當前的位置 :環球傳媒網>體育 > 正文
東西問|鄒驥:全球能源轉型,中國發揮何種作用?
2024-10-30 09:47: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

去年在阿聯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完成了《巴黎協定》下的首次全球盤點,向國際社會發出團結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強烈信號。但全球綠色轉型仍然面臨挑戰。

2023年11月30日-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迪拜舉辦期間,在綠區的一個展區內,舉辦方通過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表達氣候改善需要共同合作,人與自然需要平衡,提醒人們地球就在人類手中。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今年11月,COP29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各國將就進一步推動全球綠色轉型尋求共識。在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能源轉型是否面臨安全顧慮上升的挑戰?中國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近日,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就上述問題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當前全球形勢不確定性增加,綠色轉型面臨壓力和挑戰。能源轉型會否增加能源安全風險?

鄒驥:首先需要辨別對“安全”的關注是真命題還是假命題,特別是當它與綠色轉型和能源轉型對立時。我會用非常簡單的方式回答:這是假命題。

目前,油氣等化石能源并不能代表“安全”,特別是在地緣政治背景下,化石能源進口面臨種種不確定因素。對中國和大多數國家而言,可再生能源是可以使用的最安全的能源。雖然在建立初期,可再生能源體系面臨眾多挑戰,但一旦建立成型,路會越走越寬闊,因為太陽能、風能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向可再生能源轉型,正是為了解決安全問題。

在談論安全觀時,我們認為出于安全考慮需要迅速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以降低化石能源的不安全因素。目前已經可以看到這樣的前景,并且具有一定現實基礎。能源轉型和能源安全并不對立,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越快,就能越早實現能源安全。

中新社記者:中國在世界能源轉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近年來中國扮演的角色是否發生變化?

鄒驥:中國于1992年參與締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當時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到1000美元,尚屬中低收入國家。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大量建設重要基礎設施,需要發展,也就需要擁有排放權。

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經突破10000美元,人均GDP增長意味著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已經完全不同。發展需要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經濟增長的動能和支柱產業發生變化。未來,中國將主要依賴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汽車、生物制藥、芯片、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支持經濟發展。中國居民的收入增加正逐漸與排放脫鉤,能源彈性和碳彈性都在下降。如今我們希望享受更好的環境,進而也更加關注全球環境和氣候問題。

9月1日,四川成都,比亞迪展館內的仰望U9純電車吸引參觀者。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當前,世界范圍內以新能源為標志的新一輪技術和產業革命正在發生。過去十年間,中國光伏成本降低了約80%,為中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中國在全球綠色轉型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逐步凸顯。今天中國在世界能源轉型中的引領作用已非空談,而是有企業、技術、成本,和已經實現幾萬億元人民幣級別固定資產投資支撐的現實。

中新社記者:在全球綠色轉型中,中國還能在哪些方面作出進一步切實貢獻?

鄒驥:截至今年7月,中國風光裝機合計達到12.06億千瓦,提前6年實現既定目標。中國正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發揮實質性推動作用,且應更積極地向前發展。

“小院高墻”和破壞遏制不是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反而是應當合作解決日益迫切的全球氣候問題。中國擁有不斷發展的綠色產業,是綠色轉型有力的踐行者和實施者,有責任和能力為全球范圍內的綠色轉型作出更大貢獻。

6月13日,航拍位于江西九江瑞昌市洪下鄉的蜈蚣山風電場。魏東升 攝

中新社記者:未來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還有哪些合作與討論空間?中國在其中可以發揮何種作用?

鄒驥: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報告,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超過全球的一半。除中國外,世界其他國家需在2030年前的剩余時間內,將年均增速提高36%才能實現設定目標。報告指出,即使所有國家都全面落實當前目標,世界距離到2030年,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增加至11000吉瓦以上的目標仍差30%。

氣候問題如此嚴峻,我們必須采取積極行動,加速相關領域發展。氣候雄心不能是空中樓閣,而應建立在可行的實施基礎之上。中國的光伏、風能、電動汽車等產業發展迅速,奠定了全球綠色轉型的產業基礎。

中國有信心,也具備條件來實現氣候目標,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為此作出貢獻,依據科學技術原理,遵循市場邏輯,倡導可持續發展倫理價值,將自身利益與全球利益相融合。同時,應對氣候變化也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各國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巴黎協定》進程。(完)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Copyright ? 1999-2017 cqtime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環球傳媒網-重新發現生活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8553 5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