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逝去的老宅_速遞
2023-03-03 06:48:5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

作者:王蘭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鄉下的老宅,年輕時離開它的心情是那么急切,年邁后回歸的腳步又是那么沉重。

我在鄉下有兩處老宅,一處是記憶模糊的出生之地,一處是夢寐縈懷的成長的家園。

我祖上一直生活在冀東南大平原的小村落里。村西第二個胡同北頭是我家老宅,墻和柵欄門將其一分為二。北院坐落著三間北房、兩間東房,全是土坯蓋的;南院是座空院子,只存放柴草,飼養家畜,種植蔬菜。爺爺奶奶和叔嬸一家住正房,我們一家住偏房。北房后有三棵大棗樹,中秋前后,紅彤彤的誘惑掛滿枝頭。再往北不遠就是水沛魚豐的大灣,每到夏秋時節,這里就成了村民們游泳逮魚的樂園。這是我出生的祖傳老宅留給我的最初的記憶。

上世紀70年代初,家里孩子多了,日子過得緊巴,爺爺奶奶分了家。父母主動要了空蕩蕩的南院,北院讓給叔叔一家,爺爺奶奶和他們同住。一時蓋不起新房,父母就省吃儉用東借西湊,咬牙花800元在本村買了一處空宅。

空宅在村子最西頭,沒有院墻圍擋,三間土坯房孤零零的。這宅子并非一無是處,不僅離老宅近,院子比一般人家的大不少,而且院子的南邊有兩棵棗樹,西邊斜坡上有七八棵國槐,往外幾米是水塘。

父母帶我們幾個孩子搬過來后,壘了院墻,安了大門,建了東房,修了廁所,砌了豬圈,搭了雞窩,挖了地窖,還在西圍墻外墊土種樹……這里從此就成了我們的新家。

修房蓋屋一直被百姓們所看重,父母自然也不例外。他們邊完善新家,邊盤算蓋新房。沒過幾年,就用積攢的錢自己動手燒磚,在老宅南院蓋起了四間大瓦房,讓爺爺奶奶在有生之年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為了讓爺爺奶奶清靜,父母只讓姐姐晚上去陪老人睡,直到爺爺奶奶去世,才帶我們姊妹五個搬回南院。

時光荏苒,歲月不居。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兒時的新家早已變成記憶中的老宅。盡管因風雨侵蝕年久失修,當年父母買的老宅早已坍塌,二老也已駕鶴西去,但每次目睹老宅,廢墟上繁盛的樹木、在樹木上做巢的喜鵲,都讓我篤信,逝去的老宅依然活著。

那簡陋的老宅,曾為我們一家遮風擋雨、驅寒送暖,是那么的可親可愛。它見證了父母拉扯五個孩子長大成人的酸甜苦辣,留下了我從小學到大學的成長足跡,給予我諸多的快樂、夢想和力量。難忘小院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大棗通紅、槐花飄香;難忘含辛茹苦的父母一年四季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發誓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難忘嚴冬酷暑里,我在煤油燈下苦讀,以及貼滿東墻的三好學生獎狀……

當下,對于小康農家而言,蓋幾間瓦房不在話下,可在生活貧困的年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支撐著老少九口之家,幾年之內又買舊房又蓋新房,是何等的艱難和不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恐怕只有他們自己說得清。

不遠的將來,隨著空心村的改造治理,老宅所在的這片地或許樓房矗立,或許麥浪滾滾,或許樹木成林,但不管如何變化,老宅終將作為故鄉的化身,作為游子情感和精神的皈依,永遠珍藏在我的記憶深處。

《光明日報》( 2023年03月03日?15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