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熱訊:光明日報大觀版:我們文學所的年輕人
2023-06-23 06:59:2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

【青春薈】

作者:霍艷(作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青年學者)

一提到“學者”,人們眼前總會浮現一種刻板印象:枯燥乏味、嚴肅專注,又難以溝通。我的單位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卻聚集了一批有意思的年輕人,他們風趣幽默,富有激情,在研究中彰顯著個性和態度,又在生活中展露出可愛的一面。他們是令人尊敬的學者,也是我可以信賴的朋友。


(資料圖片)

祝博是我身邊知識最豐富的年輕人,無論什么領域都略知一二,當我想不起一個理論時,問他總沒錯。他這人很有意思,一是風趣幽默、妙語連珠,二是思維敏捷、反應力極快,顯露著年輕人的鋒芒。

祝博的愛好是買書,常流連于北京各大書店。每年的世界讀書日就是他的節日,他總是早早規劃好去書市的線路,專門在犄角旮旯里淘寶貝,跟商家斗智斗勇。有一次他在書店發現一套絕版的《廢名集》打折出售,如獲至寶,可因為沒做好表情管理,表現得過于激動,導致店員及時反應過來,取消了打折。他雖然郁悶,但還是咬牙把那套書買了回來,可沒多久就“不幸”地被告知《廢名集》將再版。祝博家里的書極其多,陽臺已有了變形的趨勢,樓道也堆滿了書,于是不得不把書寄回老家,稍微收斂幾天,然后繼續買。不同于那些只買不看的人,祝博是真看,讓每本書都有了存在的價值。

祝博獲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多元,除了讀書,他還潛伏在微博、豆瓣、B站,然后分享各種有趣的鏈接給我們——不只是有趣,背后還折射出強烈的社會關懷。他曾對網上的“民國熱”提出批評,認為那是一廂情愿的文藝想象,是用“精英史觀”取代了“民眾史觀”,這種對社會問題的積極介入體現了年輕學者的責任擔當。

有一年單位組織詩歌朗誦比賽,由我負責創作,我選擇續寫老所長何其芳的詩作《我們最偉大的節日》,這既是讓年青一代聆聽前輩講述新中國成立前的苦難,也是在向前輩介紹新中國發展的偉大成就,有種時空交錯、隔空對話的感覺。詩歌完成后,朗誦組在會議室緊鑼密鼓地排練,何其芳所長的照片就掛在會議室的墻上,祝博突然模仿著何其芳的四川口音說:“是哪個女娃娃改了我的詩?”我嚇了一跳,好像老所長真的在聆聽我們的朗誦。

祝博有一個歡喜冤家——郜博,兩人年齡相仿,又差不多同一時間入職、成為父親。他們時常互懟,文科生的思維大戰理科生的思維,南方人的風俗碰撞北方人的生活習慣。祝博懟起人來邏輯清晰、一擊即中,郜博則會拋出一些我們聽不懂的理科知識,換來一片沉默。可我覺得文學研究正需要郜博這種理性、科學的精神來中和多愁善感和顧影自憐。

郜博的經歷頗為傳奇,他本科學的是計算機,碩士畫風一變轉向古籍文獻研究,所專注的敦煌文獻、道教文獻、經學文獻,多是冷門絕學。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趴在電腦跟前,像個偵探一樣盯著敦煌殘卷,考證出一小片都是巨大的發現。我們的研究是以篇章為單位,郜博則是以字為單位,每個字都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他堅持不懈的精神,讓冷門不冷,絕學不絕。

郜博的一大愛好是“抬杠”,人稱“懟王”,他身上有股山東人的執拗,總要跟我們辯個高下。跟我們“杠”就算了,他還跟導師“杠”,跟師姐“杠”,寫文章發在頂級期刊也是為了跟學術史上的某一個觀點“杠”。不斷的質疑、爭辯是郜博的學術動力。理科生郜博對數字敏感,是很難得的報銷能一次通過并貼出魚鱗狀發票的人,成為財務室的“吉祥物”。在生活里,他更是憑借“精打細算”的哲學,成功地把父母接到了北京生活。

剛哥是我認識的最刻苦的青年學者,關于他的傳說是半夜三點爬起來寫論文,七點送孩子上學,晚上繼續踢球,可謂精力無限。也正是憑借刻苦,他才能從地方院校一步步邁向國家最高的文學研究機構,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他觀點犀利,文學圈人送外號“小鋼炮”。除了做學問,剛哥的愛好是踢球看球,我們聊得最多的也是足球,我看個熱鬧,他研究門道。足球不光是他的愛好,也是學術之余的心靈慰藉,他覺得體育精神跟學術精神有相似的地方,都要時刻保持狀態,永遠做好上場比賽的準備,十年的磨煉就為了那一刻的爆發。所以剛哥不急不躁,一直默默修煉內功,研究成果豐富且扎實。也因為踢球和心態放松的緣故,他永遠是一副少年模樣,保持著運動員的標準身材,靈活地穿梭在足球場和研討會之間。

剛哥的生活跟我想象中的成功學者不大一樣,他煙火氣十足,每天清晨騎著電動自行車先送孩子上學,再到單位寫論文,趁孩子上輔導班時打一個瞌睡,生活充滿了柴米油鹽的瑣碎。一向為人謙和、任勞任怨、不爭不搶的他,也有自己的苦惱,面對無解的尷尬。

我與他們最初的相識充滿著誤會,剛來單位時我還擔著女作家的身份,一副高傲模樣,讓人不敢接近,以至于他們對我產生“這人不簡單”的誤解,可多年過去了,發現我除了不大勤奮,也沒其他特別的。他們總說我懶惰,有充足的時間和寬松的環境,卻遲遲不見產出。我本是作家,做學問屬于半路出家,基礎不夠扎實,人也缺乏勤奮,常處于后天補課的狀態,他們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我的懶惰還體現在不喜歡出門,汽車的行駛里程還不及剛哥的電動自行車。為了提高車技,我自告奮勇提出開車帶朋友們去野生動物園參觀,郜博搖搖頭說算了吧,我怕你把老虎撞了,賠不起,祝博則站在全局的高度,說為了保護文學所的青年力量,我們就不坐了。剛哥倒是夠義氣地坐過一次我的車,見證了我收獲人生的第一張罰單。

他們除了是研究者,也是老師,從北京的東北角坐兩個小時地鐵去西南角上課。朋友們的“口若懸河”終于有了用武之地,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老師。他們也關心學生們的成長,為學生生活里的問題仗義執言,頗有英雄氣概。

文學所里有意思的年輕人還有很多:寫古體詩的潘詩人、掛職瓜州的瓜局長、癡迷老電影的程博士、愛健身的趙編輯……他們年紀輕輕就立志要成為學者,其實這要下很大決心,看似自由,實際上是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大家不同程度地患上了頸椎病。學術研究需要慢慢發酵,不一定能立刻看見回報,我們倒是見證了彼此從眼神凜冽的瘦子,變成愛說愛笑的胖子。在人變得越來越孤獨、原子化的當下,同齡人之間的相互鼓勵、陪伴顯得彌足珍貴。我們希望凝聚成一個學術共同體,揮灑青春與汗水,一起為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做點什么。

《光明日報》( 2023年06月23日?06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