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成都大運會帶來的思考——體育如何賦能高校人才培養
2023-08-22 06:11:3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

光明日報記者?周世祥

成都大運會于近期落幕。在男子110米欄項目上,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寧瀟涵以13.44秒的個人最好成績為中國代表隊再奪一枚銀牌,成為繼劉翔之后第四位在此賽事上獲得獎牌的中國選手。

現場觀眾或許不曾想到,在寧瀟涵一次次風馳電掣般的跨越背后,有著學校“黑科技”對于平時訓練的加持。“測量選手起跳、過欄的速度,完善技術動作,需要精確到每一幀的高速攝影。學校光電學院董立泉教授團隊研發的高清影像捕捉設備,讓這一切成為可能。”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部主任趙汐介紹。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成都FISU世界學術大會上表示,我國近年來積極創新大學體育發展的理念、方法、形態,推動大學體育體系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高、結構日趨合理、功能顯著提升,體育有效賦能大學教育,更好服務育人本職。

大運獎牌榜的耀眼光芒背后,綜合性高校如何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在競技體育、“面向人人”的體育兩方面共同發力,讓高校體育精準賦能人才培養?

7月25日,河北省第二十一屆大學生運動會上,運動員在田徑項目男子十項全能之一100米比賽中。郝群英攝/光明圖片

體育回歸教育,普及提高并重

“夏雨雨,冠軍!”在成都大運會女子10000米項目中,清華大學社科學院2021級研究生夏雨雨奪得本屆大運會中國代表團徑賽項目第二枚金牌。

“清華堅持‘普及與提高并重’,成都大運會上場的30位學生,全部是學校自主培養的在校大學生。”該校體育部主任劉波說,“他們通過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方式進入學校,一邊上課、一邊訓練,覆蓋了5個項目,在參賽項目和人數上居于綜合性院校之首。校隊也走出了楊倩等奧運冠軍。”

亮眼成績的背后,有何“秘訣”?“一是項目選取的精準性、代表性,”劉波介紹,清華選取射擊、田徑、籃球項目重點發展,是因為田徑、籃球作為學校傳統項目,基礎較好,在師生中參與面、影響面較大。“二是要有好的教練。我們一方面依靠本校老師精心培養,另一方面是外聘教練,如射擊,有的老師帶隊成績好,就引進來成為本校教師。”

日前,中國足球協會乙級聯賽第13輪,經過90多分鐘雨中激戰,北理工主場1∶0戰勝淄博齊盛隊,提前一輪鎖定北區第三,昂首晉級。北理工足球隊從2000年建隊至今,獲得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冠軍10次,實現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三連冠,5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連續12年參加中國足協職業聯賽,成為中國大學生足球的一面旗幟。而成績背后,離不開教練團隊高水平執教和對“體育回歸教育”理念的堅守。

“上午文化課學習,下午3小時訓練。文化課考試出現不及格情況,就立即終止訓練,補齊功課短板后才可恢復。”昔日隊員、現任校足球隊教練于飛,時常回憶起開創球隊的足球名宿、教練金志揚的要求。“體育必須回歸教育,文化素質提升,才能更好地理解教練員的戰術要求,控制好比賽情緒,按要求完成比賽。”

懷進鵬表示,我國平均每年開展超過100項次的全國性大學生體育競賽,直接參與大學超1000所。“一方面是重普及,另一方面,堅持‘體教融合’抓提升,大學生高水平運動員培養成效不斷增強。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共有來自中國72所大學的252名大學生運動員,其中48人次獲得金牌、32人次獲得銀牌、15人次獲得銅牌,為競技體育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

立足校園傳統,發揮資源優勢

作為學校怡美啦啦操隊一員,參加2021年首都高等院校啦啦操比賽,獲得自選動作(雙人舞蹈啦啦操-花球)組別三等獎,第16屆中國大學生校園健身操舞錦標賽暨2021年中國大學生中國風健身操錦標賽丙組(高水平組)第一名……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應屆碩士畢業生吳鵬宇向記者出示了他珍藏的獎狀。

“我主攻健美操,學校專門設有民族健身操課,領隊教練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專家,將很多民族的動作元素融合在一起,開發了運動難度適中,既適合運動員,也可滿足四五十歲中年人日常鍛煉健身需求的新式健身操。”在他看來,學校體育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深入開展民族特色體育,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

“‘成套’是健身操的一個套路特點,民族的地域特色、節慶風俗,都會融入我們的成套中。”吳鵬宇介紹,“作為一個北方人,我更喜歡蒙古族的動作,風格很大氣。從音樂角度講,我又很喜歡南方風格,如瑤族的節日舞蹈樂曲,音韻悠揚富有民族特色,為傳統健美操增加了民族文化的成分。”

“同學校體育傳統結合,不僅高水平運動隊更有特色,‘面向人人’的體育也更有抓手。”劉波介紹,清華新生入學教育有個特殊環節——入學第一堂體育課,讓學生了解清華的體育傳統。“我們還恢復了清華的老校規,要求學生學會游泳才能畢業,既讓學生掌握一項運動兼生存技能,也使其感受到老清華育人的內涵和特色。‘育人至上,體魄與人格并重’‘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遍布校園的口號讓學生明白鍛煉的目標——不只為自己,也是為國家。”

以老清華著名教育體育家馬約翰命名,清華打造了從9月秋季開學到第二年4月、包含40多個項目的“馬約翰杯”系列比賽,以院系為單位計算積分總排名,冠軍將獲得“馬約翰杯”。“其中不乏特色項目:9月,入學新生赤足運動會,所有學生光著腳跑,大家為了班級榮譽,參與度很高;4月,組織校園馬拉松,包括10公里、半程,每次限3000人參加,學生報名熱情高漲,稍微慢點兒就會‘報不上’。”

5月29日,在2023年浙江省大學生排球聯賽中,中國美院和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的運動員在進行比賽。謝尚國攝/光明圖片

走向深度融合,彰顯社會責任

“現在,非高水平運動隊的普通大學生,‘練出來’的也越來越多了。”趙汐介紹,通過為“達級”學生適配較高等級體育課、跟隨校隊訓練免修體育課等制度措施的實行,更多“好運動苗子”在北理工被發現。

劉波表示,新的體教融合文件,強調體育在育人全局中的作用,讓學校更為重視。希望體育系統、教育系統能互相支持,將各自優勢資源共享。“然而,就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現實來看,資源整合還面臨諸多問題。”

“培養競技體育人才,好苗子、好教練、好配套保障條件,三者缺一不可。目前看,越來越多的‘好苗子’愿意進入大學邊上學邊訓練,但因另外兩方面問題,‘好苗子’不見得能‘練出來’。”劉波說。“大部分優秀教練還是在體育系統,高校相對比較缺乏;相比體育系統,高校普遍在經費、硬件設施上有差距。體育總局前不久出臺了退役運動員可轉型進入學校的相關文件,我認為是個發展方向,但咋做好?包括轉型配套政策、引進辦法等,還需進一步落地。”

劉波分析,我國競技體育的未來,必將面對如何進一步發展足籃排三大球、保持優勢項目不滑坡的課題。傳統“舉國體制”的優勢有利于保證優勢項目,但三大球要進一步發展,則需要依靠體教融合、校園體育來擴大普及度。“我想,未來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針對不同項目特點,會走向國家隊培養、俱樂部模式、高校體教融合培養三種路徑相融合的‘多元化的舉國體制’發展模式,在這種體系下,高校通過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可以帶動運動項目在中小學的普及;大學通過‘選秀’、聯賽,可以選拔好的苗子進入職業俱樂部。這條發展路徑的搭建,籃球已經做得較好,相信今后會有更多項目的好苗子進入青訓體系,相關保障也會越來越完善。”

“體育賦能人才培養,普通高校有能力,且成本更低,機制更靈活。而對于小學來說,踢得不錯的足球苗子,可能漸漸因為升學的原因放下不踢了。我們的探索是,立足校園足球,深耕青訓,打通校園足球、社會足球、職業足球。”趙汐介紹,北理工通過學校獨立運營的職業俱樂部,依托學校足球隊專業教練打造了由教職工子弟、附屬中小學以及周邊特色校學生組織的四支梯隊,“他們平時上學,周末、課余來訓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高校優質的教育資源‘下沉’到中小學生青訓,希望北理工為中國足球改革發展‘踢’出一條新路,這也是高校踐行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趙汐說。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2日?14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