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環球新動態: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
2023-03-15 06:19:53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的重要舉措。《“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域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等建設目標、任務和配套措施。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資料圖片)

主持人:本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優質醫療資源總量擴大配置優化

主持人:我國優質醫療資源數量、規模和布局情況如何?

付強(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其重要性。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把優質醫療服務的“蛋糕”做大,是解決優質醫療資源不均衡、高水平醫療服務供給差異大等問題的重要抓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則是提升醫療服務同質化水平、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主要突破口。近年來,財政對衛生健康領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由2016年的13910億元增至2021年的20676億元,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斷擴大,配置不斷優化。

一是專科醫院數量增長明顯,高水平醫院數量增多,伴隨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醫院數量快速增長,醫療服務體系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至2021年,全國醫院數量由29140家增長至36570家,增長25.5%,其中滿足特定群體就醫需求的專科醫院數量由6642家增長至9699家,增長46%;農村地區醫院數量由13640家增長至17294家,增長26.8%,其中專科醫院增速高達68.4%,由2034家增長至3425家;代表較高醫療技術水平的三級公立醫院由2232家增長至3275家,共增加1043家,中部地區增加278家,增長46.6%,西部地區增加411家,增長70.3%。

二是床位數量持續擴容,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每千人口床位數增量占比最大。2016年至2021年,全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由741萬張增長至945萬張,增加204萬張,其中三級醫院增加102萬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26萬張。從不同區域看,農村地區床位數由376萬張增長至448萬張,增加72萬張。2021年,東中西部地區每千人口床位數分別為5.93張、7.32張和7.24張,分別比2016年增加0.85張、1.86張和1.53張,床位增量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

三是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學歷和職稱結構不斷優化,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更加明顯。2016年至2021年,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由845萬人增長至1124萬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由32.2%上升至44.2%,高級職稱占比由7.7%上升至9.4%;2021年東中西部每千人口衛技人員數分別為8.1人、7.6人和8.2人,比2016年分別增加1.6人、1.9人和2.1人。2021年農村地區衛技人員數467萬人,比2016年增加76萬人,農村地區衛生人員中衛技人員占比由69%增長至77.8%,人員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同步提高。

四是大型醫療設備數量和價值不斷增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尤為突出。2016年至2021年,全國萬元以上醫療設備臺數由592萬臺增長至1049萬臺,增長77.1%,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64萬臺增長至121萬臺。從設備價值來看,2016年至2021年全國萬元以上醫療設備總價值由9642億元增長至17825億元,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由590億元增長至1136億元,增長92.6%,占比由6.1%增長至6.4%。

五是重點疾病和重點人群醫療保障不斷增強。所有省份均已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范圍,由國內排名靠前的綜合醫院、專科醫院或者中醫醫院牽頭主導的4批共7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實施,填補了有關地方在腫瘤、心血管、呼吸、兒科等專科能力方面的弱項,服務重點疾病人群的優質醫療資源緊張局面得到有效緩解。重點專科醫院數量快速增加,其中腫瘤醫院由2016年的140家增至2021年的157家,兒童醫院由117家增至151家。組織了1007家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832個脫貧縣的1172家縣級醫院,實現每個脫貧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對口幫扶。

下一步,要圍繞持續擴增量、調結構,在信息化支撐下優化體系流程,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一方面,進一步推動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和“千縣工程”實施,不斷加強重點專科機構建設、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大基層全科醫生培養培訓力度、加強重癥診療能力和資源儲備,滿足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不斷增長的需求。另一方面,精準布局優質醫療資源,逐步消除區域間人群間的不均衡。增量資源、醫療保障重點針對基層機構能力提升和脆弱人群醫療服務投放。持續推進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三級醫院對口幫扶、國家醫療隊巡回醫療等工作,不斷加強縣鄉村醫療機構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縮小區域間服務能力差距。

此外,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同各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為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均衡布局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在應用層面,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深度融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在機構層面,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和醫院信息標準化建設,促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共享;在區域層面,加快完善遠程醫療、影像云等技術布局,保障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的同質化規范化發展。

有序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

主持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主要是將北上廣的優質醫療資源進行導出,實現“大病不出省”的目標。請介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情況和成效。

王俊(中國人民大學衛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主要以國家醫學中心為依托,發揮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作用,通過輸出醫院和試點地區政府合作舉辦獨立醫療機構,提升區域整體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以區域醫療中心為核心,構建醫療服務網絡,提升該區域內醫療衛生體系對特定病種的整體救治能力。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選擇在河北、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8個省區開展試點建設,啟動了首批10個試點項目建設;2022年4月至今,新增內蒙古、吉林、黑龍江、江西、廣西、海南、重慶、貴州、西藏、甘肅、青海、寧夏12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范圍。截至2022年10月,我國已經設置了呼吸、中西醫結合、老年、兒童、創傷、神經、傳染等國家醫學中心和兒童類別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2022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國家血液病醫學中心和國家血液病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的通知,進一步引領醫學科學發展和整體醫療服務能力提升。

近年來,我國加快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取得了顯著成效,讓優質醫療資源離老百姓更近,看病就醫更方便。一是健全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區域外優質醫療資源的輸入,構建輸入醫院與區域醫療中心之間的一體化建設與整合機制,有利于增加區域醫療衛生資源總量。以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云阜”)為例,作為國家首批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單位,云阜加強與阜外醫院的一體化建設,全面引進阜外醫院的管理經驗與醫療技術,實現了醫療質量、服務流程、人才規范化培養、信息、科研的一體化建設。同時,通過專家下沉、定期授課培訓、建立云南省心血管疾病防控大數據庫等方式,進一步發揮區域醫療中心在整個云南省心血管病醫療服務高質量供給中的作用。

二是推動了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并在區域中形成示范效應。內部治理機制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重點。云阜通過整合科室職能,提升醫院內部運行效率,降低運行成本;采用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單病種付費等方式,改革內部績效考核,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實現醫院內部成本管理與有效控費;通過崗位管理、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實現了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云阜在內部治理過程中形成的人事薪酬、補償機制、成本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機制和經驗,能夠在與區域內其他醫療機構交流、協作過程中進行推廣,促進整個區域醫療機構的高質量發展。

三是提高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通過專科聯盟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與區域中其他醫療機構在人員交流、技能培訓、知識共享、醫療質量控制、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進行協作。云阜成功開展“云南省2020年基層心血管衛生人才能力提升項目”“2020年基層人才對口培養全脫產研修班”等項目,覆蓋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省份,形成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輻射和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機制。

根據《有序擴大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作方案》,到“十四五”時期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任務應基本完成,優質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的重點病種治療水平與全國先進水平的差距將顯著縮小,全國范圍內重點病種跨省、跨區域就醫將大幅減少。這表明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是我國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資源地區間分布公平性、醫療服務可及性、居民健康水平和滿意度的重要改革,有利于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更均衡可及。

未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需要通過加強與區域內其他機構的協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與流動,進一步提升輸出醫院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之間管理、技術的一體化建設;通過緊密型城市醫療體、專科聯盟建設等措施,進一步加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區域健康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作用,通過籌資、人力、信息等方面的整合和資源共享,建立針對某種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高效協同的健康網絡,同時輸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管理機制與措施,提升整個區域醫療機構管理水平與能力;加強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科醫院之間的協作,參與公共衛生服務(如健康教育、針對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的供給,提升其在全民健康促進中的地位與作用;促進國家區域中心融入地區產業創新鏈條,提升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醫療技術創新與推廣、標準制定、健康管理服務供給的作用,創新健康管理技術與產業的發展模式,帶動健康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形成區域健康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努力實現社區衛生服務全覆蓋

主持人: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方面,有哪些較為成功的案例和舉措?

吳乾渝(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網底,助力打造居民家門口的健康服務體系,實現對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擁有豐富醫療資源的城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積累了許多成熟經驗。以上海市為例,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24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7所分中心、824個服務站、1147個村衛生室和238家智慧健康驛站。該市從2015年起全面推行“1+1+1”醫療機構組合簽約,優先覆蓋老年人、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孕產婦等重點人群,在此基礎上,將簽約服務延伸至學校、產業園區、辦公樓宇等功能社區。2018年啟動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收費政策,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量質并舉”,激勵家庭醫生從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實現醫保基金從成本支付轉向價值支付。同時,建立市、區兩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控機制,圍繞“有效簽約、有效服務、有效健康管理”強化質控管理,推進“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計簽約超過920萬人,常住居民簽約率超過35%,其中重點人群簽約達78%,65歲及以上老年人簽約近90%。

在做強全科醫療功能基礎上,疊加兒科、康復、心理等服務,實現社區兒科診療、家庭病床、養老機構簽約、安寧療護服務等全覆蓋。每年8萬張家庭病床,提供上門診療服務約80萬人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提供居家或病房安寧療護服務。建成91所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打造居民家門口康復服務平臺。智慧健康驛站每年為居民提供自檢自測超過50萬人次。在新冠疫情期間,通過社區擴容增能、延長服務時間、下放救治藥品等多種舉措,有效緩解了二級、三級醫院就診壓力,實現了新冠救治分級診療。

此外,在配藥方面,實施慢性病長處方、延伸處方服務,滿足居民長期慢性病用藥和便捷用藥;在轉診方面,搭建家庭醫生預約轉診平臺,上級醫院按照“提前50%時間、開放50%號源”原則,將專家(專科)門診號源優先向家庭醫生開放。在緊密型醫聯體框架下,部分社區可直接預約區域性醫療中心的檢驗、檢查項目等,提高居民就診體驗。目前簽約居民社區就診率53%,組合內就診率71%,簽約社區就診依從性達85%。

從上海市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經驗。

一是科學把握社區衛生服務的功能與定位。將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打造成為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的網底、居民家門口的健康服務平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載體。通過不斷夯實基層網底,從常見病初級診療到疑難雜癥的精準轉診,從慢病管理早期篩查到臨終患者安寧療護,從兒童健康保健到老年人健康管理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成為居民健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

二是始終堅持政府主導與多元協同。在政府主導推動的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各類資源的整合平臺,鼓勵各區根據轄區特點,整合企事業內設醫療機構、社會辦全科診所、智慧健康驛站、社會辦健康管理機構等資源,提高服務資源供給能級,使廣大居民多層次的服務需求能夠通過平臺獲得針對性服務供給,形成“政府主導保障基本,社會資源協同參與”的多元供給模式。

三是緊緊圍繞居民需求持續提升能級。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歸根到底要滿足居民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提供整合型健康服務。一方面依托區域性醫療中心、醫療聯合體,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全科為基礎疊加專科、預防、健康干預等功能的綜合服務能力,不斷豐富服務供給;另一方面不斷推動“下沉式”服務,通過“互聯網+”、家庭病床等手段,推進社區衛生服務資源向居民家庭下沉,讓群眾健康需求在家門口得到更好滿足。

補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短板

主持人: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基層群眾就近享有優質高效健康服務需求?

代濤(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黨委副書記):經過持續努力,我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與成效,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實現街道、社區、鄉鎮、村屯全覆蓋,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服務能力持續增強,基礎設施、醫療設備和服務環境不斷改善,基層診療量占比長期保持在50%以上;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夯實,在疫情防控中有效發揮了專業支撐作用;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基本實現所有地市和縣(市、區)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在全國800多個縣(市、區)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與此同時,我國基層衛生健康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需從以下幾方面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

第一,持續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方面,整合縣域醫療衛生資源,以多種形式建設縣域醫共體。根據人口、疾病譜、醫療衛生資源等情況,組建若干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探索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康復、護理等接續性服務機構,以及社會辦醫機構融入醫共體建設;鼓勵城市三級醫院與醫共體牽頭醫院組建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另一方面,科學劃分并落實縣域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注重分工協作與功能整合。突出縣級醫院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以及危急重癥患者搶救和疑難復雜疾病向上轉診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鄉鎮衛生院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鼓勵拓展康復醫療、醫養結合等服務功能。此外,加強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集約化配置,促進管理一體化和服務全覆蓋。實行藥品耗材統一管理,統一用藥目錄、采購配送等,建立開放共享的影像、心電、病理診斷和醫學檢驗等中心,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和區域互認。

第二,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質量。首先,通過引進人才、改善硬件、派駐人員支援等措施,補齊縣級醫院專科能力短板。加強城市支援健康鄉村建設,深化對口幫扶,建立健全城市三級醫院包縣、二級醫院包鄉、鄉鎮衛生院包村工作機制。堅持中西醫并重,擴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供給。其次,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制定完善基層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加強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相關科室建設。健全縣域傳染病防控救治體系,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再次,做實做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健康守門人制度。加強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的基層衛生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引導并鼓勵醫院專科醫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豐富簽約服務內涵,創新服務形式,開通轉診綠色通道,擴大簽約服務覆蓋面。

第三,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一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籌資機制,深化醫保、價格等支付機制改革。全面推行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完善以醫共體為單位的按人頭總額預付制,年度新增醫保基金重點向基層傾斜,探索醫共體統籌管理和使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機制;醫保報銷目錄中增設農村地區適宜衛生服務項目;通過鄉村一體化管理實現村衛生室醫保結算,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定點管理。二是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強縣域醫療衛生人才一體化配置和管理,探索實行縣管鄉用、鄉聘村用,建立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總量,盤活用好存量編制,優先保障基層用人需要;完善基層績效工資制度,逐步建立“公益一類保障與公益二類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機制,統籌平衡鄉鎮衛生院與縣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的關系。

第四,以信息技術賦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基層服務質量和管理效率。一方面,建設互聯互通的信息系統。加強縣域衛生健康綜合信息平臺應用,推進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統一接入,促進人口信息、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和公共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共享。另一方面,構建基層遠程醫療服務體系,推廣遠程會診、預約轉診、互聯網復診、遠程檢查等服務,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在基層機構中的配置應用。提升家庭醫生簽約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智能化水平,在線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延伸處方等服務。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