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看頭。
(資料圖片)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江蘇小麥播種常年在3500萬畝左右,相當于320萬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總和。要完成這么大面積麥田的苗情監測,我們的科研人員有了新的探索。我們來看,我身后就是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通過大屏幕,麥田田苗情一目了然。依托于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南京國家農創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農田信息采集實現了全年不間斷的遠程操作。
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春耕服務專班 楊文治:基于衛星遙感監測到的長勢數據和苗情反演的算法,我們可以對全省每一個冬小麥地塊的苗情進行評估。在圖中我們按照綠色到橙色分成了四個級別,分別代表旺長苗、一類、二類和三類苗,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全省整體范圍長勢還是不錯的。
“星”眼為農田拍照 評估植物生長
通過衛星獲取的數據,我們如何來判斷苗情呢?專家介紹說,核心就是依靠高分衛星的空中拍攝和傳感技術。
植物從小到大全生長過程中,葉綠素含量會逐步積累,所以葉綠素含量是判斷農作物長勢好壞的重要參考依據。由于葉綠素對近紅外波段有特殊反應,因此衛星的紅外傳感器通過接收葉綠素的光譜反射拍攝,形成近紅外衛星影像,從判斷植物葉綠素含量的多少,進而評估植物生長情況。而且由于衛星日行萬里,所以可以更大面積地進行全面評估分析,避免人工調查的誤差。
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春耕服務專班 楊文治:目前我們可以提供全省每8天一次的冬小麥長勢監測數據,在地圖中顏色越淺越靠近綠色的,說明長勢越好。除了冬小麥長勢監測之外,我們也提供針對油菜、水稻等多種作物的長勢監測功能。
記者: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什么?
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春耕服務專班 楊文治: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田間實時的一個畫面,從這個左下角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溫度、濕度等影響農業生產的氣象要素,這些數據怎么來的呢?依托于我們布設在田間的很豐富的物聯網設備,比如說小型氣象站。
田間氣象站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在農業生產中,田間氣象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記者跟隨江蘇省農業農村大數據指揮中心春耕服務專班先后來到位于浦口區、江寧區以及六合區的項目區,這幾個項目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建有小型田間氣象站。
總臺央視記者 蔣樹林:我來到戶外的第一感覺是外面風還是挺大的,其實從早上到現在風力一直在變,早上是5~6級,現在感覺要好一些,應該是2~3級。那么像這樣的風力變化,對我們正處在拔節期的小麥來說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我們來看一下,在這個麥田旁邊就有一個田間氣象站。
江蘇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羅佳:這個風對小麥的生長沒有多大影響,但是對于拔節期的小麥施肥跟打藥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這個時期不宜進行施肥、打藥。
氣象千萬變,十里不同天。如今,有了田間氣象站對農田環境溫度、濕度、雨量、光合有效輻射等氣象要素的自動監測,農業生產中的施肥打藥、病蟲害防治、農作物灌溉也就有了更多科學依據。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駿圣農業合作社負責人 殷宏寶:這個氣象站都是通過一定的傳感器數據來反映農田里面的情況。這個就是我們田間的一個獨立的傳感器,環境監測系統的一個傳感器。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馬鞍街道泥橋村村民 竺傳斌:傳感器它是測這一片苗情的,蟲害、土壤濕度等各方面都及時跟蹤。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目前我國農業氣象觀測站網越織越密:70個農業氣象試驗站、653個農業氣象觀測站、2700余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組成的現代農業氣象觀測站網,已經覆蓋全國。
“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麥田里的新技術,既改變了原有的種植方式,也吸引了更多的新農人返鄉創業。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返鄉入鄉創業人員累計達1220萬人,成為一支興農生力軍。
在南京市浦口區蘭花塘高標準農田,小麥生長到了拔節期,在這里開展飛防作業的是一位90后的新農人。
記者:這個機器在空中噴藥會不會不均勻?
南京市浦口區谷滿滿合作社負責人 邵立昌:那不會的,作業航線都非常均勻,而且定位誤差都是厘米級的,不像我們過去自己打藥都是憑感覺的,這個肯定比過去先進很多。
眼前的這位90后新農人不僅是個“技術控”,還懂經營、會管理。邵立昌原本在城里打拼做生意,這幾年農村發生的變化,吸引他返鄉創業。
記者:這個投入肯定也不小,錢是從哪兒來?
南京市浦口區谷滿滿合作社負責人 邵立昌:我們這個是自己籌的,然后國家財政補貼我們買的這個飛機。國家鼓勵我們年輕人從事農業,也有很多政策幫扶,賺的比外面打工稍微強一點,平時也能夠自由一點,能照顧到自己的家庭。
麥田里的新變化也給當地農民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王敏,來自浦口區永寧街道大橋社區,她現在的職業是飛手。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谷滿滿合作社飛手 王敏:一畝地有的時候要是打藥的話,大概幾十秒就飛過去了,撒肥的話大概兩分鐘。
記者:農民現在種地用秒和分鐘來計算了。
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谷滿滿合作社飛手 王敏:去年第一年干活,我作業了4萬畝,我很驕傲。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開展農村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江蘇提出到2025年,將新培育高素質農民75萬人,布局一批農業科技、創業、教育融合試點,讓“新農人”奔跑在農業發展的“新賽道”。
(總臺央視記者 張勤 梁麗娟 蔣樹林 楊瀅 浦口臺)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
- 焦點短訊!春耕一線觀察丨科技大顯身手:“2023-03-18
- 【環球新視野】強信心·開新局丨政策科技雙2023-03-18
- 【世界新要聞】從“二牛抬杠”到“鐵牛”滿2023-03-18
- 全球球精選!中國代表70多國在人權理事會作2023-03-18
- 今日熱門!“廖奶奶咸鴨蛋”“華嬤嬤”泡菜2023-03-18
- 閱文集團2022年凈利潤同比增9.6%,優質IP全2023-03-18
- 經典Samba系列重新歸來,或成阿迪達斯下一2023-03-18
- 【環球快播報】史耀斌:對外開放有利于中國2023-03-18
- 張帆演唱的勁歌《翻身道情》再次爆紅2023-03-18
- 發票查驗驗證碼顯示網絡異常(發票查驗驗證2023-03-18
- 3·15數據安全模范,速回收聯手支付寶,做2023-03-18
- 全球實時:香雪制藥抗病毒口服液:消費者最2023-03-18
- 廣東華興銀行:以優質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廣東2023-03-18
- 耐克們遇冷,李寧也沒嘗到多少甜頭,一年收2023-03-18
- 再三提醒:4種“節約”行為很傷身,別為了2023-03-18
- 男性晨起5種壞習慣傷身?據說很多人至少中2023-03-18
- 胡子長得快的男人,有什么不同之處?與性能2023-03-18
- 搭建求職平臺 多地助力大學生高質量就業 2023-03-18
- 環球時訊:南方新一輪降水過程接踵而至 北2023-03-18
- 環球快看點丨建筑服務提供商凱德工程(CKHL.2023-03-18
- 女性進入更年期,牢記這3件事,或能減輕不2023-03-18
- 女性絕經的最佳年齡是幾歲?太早或太晚,都2023-03-18
- 2022年偵破重大農資犯罪案件900余起2023-03-18
- 天天觀天下!降幅達60% 天津市規范公立醫2023-03-18
- 最新!中國專家已抵達美國孟菲斯動物園,媒2023-03-18
- 美股異動 | 3B家居(BBBY.US)擬進行反向拆2023-03-18
- 滿園美景令人神往 大學校門要否打開?|速訊2023-03-18
- 流感每年都會季節性流行 不必自行囤藥測抗2023-03-18
- 快資訊:數量已逾600個 個人養老金產品該2023-03-18
- 全面注冊制相關業務3月18日開啟首次全網測試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