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美白針效果(美白針效果怎么樣)
美白針”產品不安全
(資料圖片)
近日,微博話題“國內的美白針都是三無產品”引起熱議。《科技日報》刊文批“美白針”,據了解,“美白針”的核心成分有3種:還原型谷胱甘肽、氨甲環酸(傳明酸)和維生素C。這3種成分都能通過各種方式來阻止黑色素合成,從而達到使皮膚變白的效果。但目前這些成分沒有獲得我國藥監局批準的適應證,長期使用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甚至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美白針”
醫學上沒有“美白針”之說
南方醫科大學皮膚病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慧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介紹,醫學上并沒有“美白針”的說法,只是為了商業需要,“美白針”的名字才應運而生。李主任還說,其實“美白針”沒有固定的成分,其成分一般有氨甲環酸、維生素C和還原型谷胱甘肽這幾種,只是在醫學上,氨甲環酸、維C等這些藥物都有一定的美白作用,所以后來也運用在美白上,而正規醫院會根據患者的不同需要進行針劑的成分劑量選擇。
這些藥物成分在用于治療時,有不同的作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徐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還原型谷胱甘肽常用作保肝藥,它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和過氧化物及自由基相結合,對抗自由基對重要臟器的損害,并能阻止黑色素合成,使皮膚美白。而氨甲環酸在很多大牌美白精華中比較常見,它實際上是一種常見的止血藥,能通過一系列復雜的作用阻礙酪氨酸形成黑色素,從而達到美白效果。維生素C也是強抗氧化劑,能夠清除氧自由基,同時它也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斷黑色素形成,并將已經形成的黑色素還原成前體,使皮膚變白。
那么,“美白針”的注射是如何進行的?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醫師李鋼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一般是將上述提到的3種藥物成分混合在一起,以輸液的方式通過靜脈注入人體,一個療程大約需輸液10次,3天1次,1—2個月打完。
即使這些藥物成分有美白作用也只是聽上去很有效,徐慧表示,如果小劑量使用這些藥物,它們廣泛參與到人體代謝中,起不到美白效果。但如果長期大劑量使用,會損傷身體。
國內沒有正規上市的“美白針”
目前國內沒有正規上市的“美白針”產品,所有注射類的美白產品都不靠譜,甚至會危害身體健康。李鋼介紹,市面上的這類產品大部分來自韓國、日本等地,并沒有取得中國內地的銷售資格證,都是“三無”產品。因此,“美白針”在我國沒有明確的操作流程以及藥物成分說明。長期使用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甚至發生嚴重的并發癥。
國家藥監局官網目前尚未有“美白針”等產品作為藥品的注冊備案。相關規定顯示,只有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醫院,才可以進行注射整形,衛生機構會定期檢查監管,所使用的產品是可以追溯來源的,以確保求美者的安全。而“美白針”在國內尚沒有取得相關批準文件,不能確定其安全性。
李慧忠介紹,對于一些來路不明的“美白針”,如果其成分含有大劑量的維生素C,有腎結石的患者就要小心使用。如果本身就是高凝狀態的患者,用含有大劑量氨甲環酸的“美白針”則會有健康風險。
還原型谷胱甘肽是強抗氧化劑,人體很多器官都需要它。但長期超量輸入該類物質會使人體出現厭食、輕微惡心等癥狀,嚴重的會出現胃腸黏膜損傷和腎損傷。臨床上,使用氨甲環酸有一個重要并發癥就是促進凝血,長期使用會導致閉經或形成血栓。高齡女性或孕產婦不推薦使用。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但若攝入過多,輕則會出現頭暈現象,重則會患上壞血病等疾病,李鋼強調。
想變白涂抹比打針更安全
那么,想讓皮膚變白,有沒有安全有效的方法呢?美白的安全性一定是第一位的。李鋼建議,采用涂抹的方式進行美白,更加安全一些。但千萬不可盲目相信網絡傳言和廣告,特別是如果一個美白產品被稱見效奇快,那最好遠離它,因為神奇效果的背后,可能是鉛、汞等重金屬在起作用。某些美白成分在一定濃度下可能會對皮膚產生刺激或過敏等影響,我國目前已對一些明確有安全風險的成分作了禁用(如氫醌等)或限用的規定。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食品化妝品檢定所副所長王鋼力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據研究,以煙酰胺為主要活性成分的美白類化妝品,對炎癥性色素沉著具有一定效果;甘草提取物類美白產品,則對黃褐斑有一定的效果;而維生素C衍生物類美白化妝品,在美白皮膚的同時,還可以改善光老化。
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合格且適合自身皮膚狀況的美白化妝品,并且要了解正確的使用方法,以達到保護皮膚、美化形象的效果。在使用美白化妝品時,一定要盡可能減少曬太陽,必要時配合使用防曬化妝品。黑素形成后,除一部分被分解外,另一部分會隨著表皮細胞老化而脫落清除,這個過程一般需要28天左右。所以美白不能急功近利,要符合皮膚代謝規律。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