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光子星球,作者 | 文燁豪 ,編輯 | 吳先之
(資料圖片)
盡管業績下滑,但小米的新故事依然一個接一個地走入大眾視野。
前段時間的MWC上,小米除了展示旗艦機型外,還發布了小米無線AR眼鏡探索版,順便將去年的CyberDog(鐵蛋)、CyberOne(鐵大)兩款機器人帶到了會場。
而最近,隨著“百模大戰”打響,總活在他人影子里的小米亦躍躍欲試。雷軍為小米的大模型故事,起了個頭——“對于大模型,我們當然會全力以赴,堅決擁抱。我們正在研發一些有趣的技術和產品,等我們打磨好了,再給大家展示。”
疲倦的小米,似乎并沒有停下折騰的步伐。
單戀“黑科技”
小米向來很擅長講述“黑科技”的故事。
回顧小米過去的數年所發布的消費電子新品,除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系列的正常迭代更新外,小米最多的便是將各類尚不具備落地條件的供應鏈技術轉化為各類概念產品,要么不會量產,要么則以“量產”為由,包裝出一個又一個的“黑科技”。
而這,也使小米多次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2019年9月,小米發布會上,雷軍端出了概念機型小米MIX Alpha,這款機身被一整塊柔性屏所包圍的手機,一經亮相便因其極富未來感的設計,被彼時的科技語境捧為“藝術品”。
當時的小米,正值高端化起步階段,MIX Alpha所彰顯出的探索未來的態度,既是發力高端,拔高品牌調性所需要的;亦是身處輿論洼地的米粉們在互聯網“對線”時的重要武器。
產品戰的背后,亦是心智戰與輿論戰,而彼時的小米,在MIX Alpha身上嘗到了甜頭。
因此,身為概念機的MIX Alpha并不是只活在了那場發布會上,而是被拉拿出來反復“消費”——從雷軍口中的小規模量產,到后來在拼多多上開啟預約,小米可謂吊足了市場的眼球。只是,最后10多萬名預約的用戶,只得到一句“量產難度太大,已經放棄”。
MIX Alpha的故事畫上句號之際,小米迅速切換到下一個賽道——透明電視。盡管該方案在B端早有應用,創維等電視廠商亦曾推出類似的概念機,但均未觸達消費市場。而小米試圖在無人區里生趟一條路,實現量產,將其送往了C端。
高昂的售價,配上略低的實用性,透明電視慘淡的銷量是可以預見的,這亦是此前眾多廠商不愿推出相應產品的直接原因。小米費力不討好的行為,顯然旨在提升自身的科技屬性。
同樣的邏輯,在去年的CyberOne機器人及今年的AR眼鏡身上亦有體現,前者指向特斯拉此前不久亮相的人形機器人,后者則蹭向了仍處困頓之中的XR產業。
好在,當下的小米似乎意識到了產品“落地”的重要性,于是一邊通過未能量產的小米無線AR眼鏡探索版來渲染造勢,一邊順勢推出同AR相去甚遠的智能音頻眼鏡,把“耳機+眼鏡”的組合販售給愿意掏錢的米粉們。
只是,無差別地迎合消費市場熱點,并不一定是好事。以小米去年推出的米家眼鏡相機為例,這一出自小米生態鏈企業蜂巢科技的產品,上市以來用戶吐槽聲不絕于耳——既是“年輕人的第一次斜視” ,應用價值亦不過是治好自導自演的短視頻博主們,“頭上長手機”的病。
歸根結底,小米過去數年接連推出的“黑科技”產品,說好聽點是積累技術棧,為未來埋下伏筆,說難聽點就是強行把尚未成熟的供應鏈技術包裝成產品換流量,服務于股價和高端心智。
從財報來看,前述科技故事對小米高端產品的拉力有限。數據顯示,小米ASP始終在1000元~1200元間徘徊,高端市場、折疊屏市場的成績也并不算亮眼,高端化進程略顯緩慢。
換言之,苦心營造的“前沿科技探索者”的角色,并沒能重塑小米的形象。小米,還是那個小米。
小米的遺憾
前述產品端的產品端的“黑科技”,不過是小米整合、探索技術的輕度嘗試,即便雷聲雨點小,也并不會對公司整體帶來太大的影響。
但在龐雜的產業端,一旦做錯了選擇,不僅會浪費大筆真金白銀,還會拖慢公司的整體節奏,甚至為自身掘墓。以Meta為例,抱著元宇宙高舉高打,最后只收獲了一臉狼狽。
而翻看小米過去幾年在產業端的戰略布局,也頗有一絲點錯科技樹的意味。
以為人熟知的造芯故事為例,早在2014年,小米便成立了松果電子進軍芯片產業,此后小米不斷砸錢,從聯芯科技買來SDR1860平臺技術,挖角其他芯片廠商,終于在2017年燒出了 SoC芯片澎湃S1,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后第四家具有芯片自研能力的手機廠商。
只是,澎湃S1問世之時,其工藝、規格已然過時,彼時主流SoC芯片已下探到了14nm、16nm,28nm制程的澎湃S1自然難堪重任,最后僅被用于小米5C,而后迅速隱匿于市場。
盡管傳聞中的澎湃S2芯片至今難產,但極力沖擊高端的小米,還是在這兩年拾起自研功能芯片的故事,推出ISP芯片澎湃C1與充電芯片澎湃P1。
但顯然,小米已經錯過了造芯的最佳時期,當下芯片行業競爭語境早已變化,vivo、OPPO等手機玩家也接連踏入了造芯河流——跑在前面的小米不僅沒能拉開身位,曾被寄予厚望的松果電子亦被拆分,槍口逐漸轉向IoT芯片。
這是一步“穩棋”,畢竟從智能手環到智能音箱,再到掃地機器人、平衡車,屢有爆款產出的小米生態鏈向來是小米的長板。
只是,長板不會恒長。近年來,無論是小米生態鏈,還是更為廣泛的消費電子領域,爆火出圈的產品已寥寥無幾——諸如“智能健身鏡”等新玩意,在熱度消散后回歸小眾,而原有的掃地機器人、平衡車等品類亦不復高增長。財報層面,小米IoT業務營收承壓。
換言之,經歷過消費電子黃金時期的小米,屢屢著墨“黑科技”,試圖倚靠賽道實現從“互聯網公司”到“前沿科技公司”的進化。殊不知,能打動市場的“科技浪漫”,已經從小米癡迷的智能設備,轉向了人工智能。
雷軍當下喊出“全力以赴擁抱大模型”,或許已經為時已晚。
“新故事”任重而道遠
智能設備底蘊尚存,同時還擁有小愛同學的小米,具備很多大模型玩家急缺的“場景”和數據抓手,但若想在“百模大戰”中具備一戰之力,小米還需苦修“基本功”。
眼下,微軟、谷歌、BAT等大廠不僅已經參戰,其中絕大多數玩家還給出了可供迭代的產品,甚至已將大模型同現有產品結合,喊著“等我們打磨好了,再給大家展示”的小米,顯然已經落后不止一個身位。
而身位,恰恰是“百模大戰”的關鍵之一,對急需數據與應用打通良性循環的玩家們而言,一步慢則步步慢,就算產品尚不成熟也應盡早把菜端出來,再在此基礎上“撒調料”。
一個簡單的例子,近日,金山辦公推出具備大語言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暫定代號為WPS AI,將嵌入金山辦公全線產品。值得一提的是,WPS AI背后的大模型能力源于前商湯科技副總裁閆俊杰創立的MiniMax——就連同為“雷系生態”的金山,也沒有耐心等待小米“上菜”了。
但這并不意味著小米毫無機會,小米目前擁有的AI實驗室、小愛同學、自動駕駛等團隊,技術人才儲備倒是充裕,就看小米有沒有講好“小愛同學+ChatGPT”故事的決心,畢竟大模型又是一筆燒錢的生意。
此外,據媒體報道,前述MiniMax正處新一輪融資的節點,各大模型創業公司亦在涌現。小米是否會復寫熟悉的“鈔能力”打法,目前仍是未知數。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留給小米的時間,正越來越少。
小米現階段還有一個故事尚未揭幕,即雷軍“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造車。為此,小米已在汽車產業鏈做了許多準備,招攬了一批又一批汽車上下游的玩家。
只是,當下的新能源賽道,似乎已經沒有了小米喊出造車時的那般積極的氛圍。過去幾年間,新能源行業不斷上演著新人換舊人的戲碼,即便是曾占據互聯網語境中心的造車新勢力,家家現在也都有著難念的經。
對業績不佳的小米而言,這個醞釀已久的“大招”,釋放效果如何,很可能將影響小米的命運。而潮水退去的當下,小米能夠通過造車“涅磐重生”,則待時間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資訊
- 愛上造故事的小米
- 明略科技集團高級技術總監趙亮:ChatGPT的出現掀起了AI應用探索的新高度
- 魔法使RPG系列 樹狀關系圖【有劇透】-簡訊
- 4月份12家公司自曝重要股東短線交易 專家稱“誤操作”不是擋箭牌
- 榮耀首份 ESG 報告:2030 年實現碳達峰,2045 年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
- 新洋豐(000902):業績穩健成長, ”兩主一輔 ”產業格局逐步形成-2022年報點評
- 焦點簡訊:廣東首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效果評估監測質量控制地方標準發布
- 華為Mate 10系列手機推送HarmonyOS 3新版本更新,優化相機錄像等
- 【全球熱聞】海南12345熱線廳(局)長接話日活動 160件訴求辦結
- 六一的祝福語簡單_六一兒童節的祝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