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浙江共富觀察:“小工坊”如何釋放“大能量”?
2024-10-17 13:1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
中新網臺州10月17日電(傅飛揚)一串串彩燈在農村富余勞動力手中完成組裝,漂洋過海扮靚世界各地的庭院和房屋;一塊塊豆腐擁有了“從原料選品、制作工藝到成品包裝、倉儲運輸”的標準,托起老百姓的致富夢想;一批批文創店、咖啡館在鄉村“扎根”,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游飯”……

得益于共富工坊的出現,在浙江臺州臨海市,這些美好圖景每天都在上演。2021年,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歷史使命。而通過共富工坊搭建村企合作平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正是共同富裕的題中應有之義。

共富工坊能帶來什么?政府應該建設怎樣的共富工坊?2022年以來,臺州建成各類共富工坊1527家,鏈接企業1259家,吸納從業人員4.79萬人,發放工資超14億元,帶動村集體增收達2.45億元。在這座地級市的生動實踐中,人們可以找到答案。聚焦產業賦能:自我“造血”動力十足

閃閃發光的圣誕麋鹿燈、精致小巧的節日禮盒燈、時尚潮流的星空投影燈……走進臨海市長爍燈飾有限公司展廳,各類燈具令人眼花繚亂。其中的一部分展品,便來自當地東塍鎮的共富工坊。

東塍鎮作為全國最大的節日燈生產基地,擁有36家彩燈規上企業,100多家中小企業,素有“彩燈之鄉”的美譽。燈串制作共有11個生產環節,人工加工部分約占50%,部分生產環節外加工需求很大。一些零部件安裝簡單易懂,適合初學者,該鎮彩燈企業不少村民就接了單子在家手工制作,按件獲取報酬。

在此背景下,東塍鎮立足實際,著眼“提低”目標,為低收入農戶量身定制“初心共富工坊”,吸引76戶低收入農戶進行彩燈加工,戶均年收入增加2.9萬余元。

“我們的產品90%用于出口,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滿足海外客戶對圣誕節、萬圣節等節慶彩燈的需求,每年5月至9月是公司的生產銷售旺季。”臨海市長爍燈飾有限公司工程部負責人蔡譽耀受訪時說,2023年,企業為當地共富工坊提供了50萬元左右的訂單。

如今,東塍鎮引導當地村企組建“流光溢彩”黨建聯建,形成“聯建統籌—企業出單—工坊接單”的運營模式,有效提升工坊訂單穩定性。在2023年彩燈行業外貿訂單縮減的情況下,當地仍依托黨建聯建機制下發30余萬件保障訂單,價值超300萬元。

共同富裕離不開產業賦能。在臺州,共富工坊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民眾,真正幫助低收入群體實現“自我造血”。

臨海尤溪鎮“尤口福”共富工坊將小班制培訓放在田間,將興農需求融入課程設計;黃巖高橋街道“米面小鎮”共富工坊開設米面制品現代生產課程,產學研配套,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路橋蓬街鎮“紅旗糧倉”共富工坊讓非遺技藝進入村民生活……

近年來,臺州積極引導企業將有一定技術門檻、勞動附加值較高的生產環節轉移至共富工坊,并引導實用技術人才、鄉村管理人才、科技特派員、企業技術人員等專業力量“入坊教學”“入坊實踐”,推動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打通職業成長、技能創富通道,讓一座座共富工坊成為鄉村技能創富平臺,實現“富口袋”到“富腦袋”的蝶變。立足區域特色:為民服務事無巨細

豆腐辦,是一個怎樣的機構,如果你生活在臨海市白水洋鎮,對這個名字想必不會陌生。

走進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服務中心(下稱:服務中心),自動化生產線上的豆腐有序排列;墻壁上,大豆原料供應商、物流倉儲企業、廣告包裝企業、經銷商等白水洋豆腐產業鏈信息簡潔明了,為當地豆腐生產農戶提供參考。

白水洋豆腐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2009年6月,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藝被列入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使用本土優質六月豆,搭配天然泉水,石磨磨制出的豆漿漿質均勻,豆腐潔白細膩。

2023年,白水洋豆腐獲得浙江省“十佳豆腐”榜首。彼時,白水洋鎮成立白水洋豆腐協會,探索“龍頭企業投資、行業協會運營、農戶參與”三方抱團合作模式,打造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邀請行業專家、黨員農戶共同制定一整套行業標準,破解“量少難賣、品質不一、相互競爭”等問題。

如今,白水洋豆腐的價格也從3元一斤提升到了20元三斤。截至目前,服務中心授權豆腐生產企業、作坊64家,培訓從業者300余人,在全國對接銷售網點500余個,年銷售總額超2億元,帶動作坊戶均增收10萬元/年、大豆種植戶增收2萬元/年。

臨海市豆腐辦工作人員金夢蕓受訪時表示,眼下,他們正聯系對接線上蔬菜銷售的頭部平臺,希望能為白水洋豆腐打開新銷路,幫助農戶增收。

一塊豆腐的故事,折射出臺州共富工坊建設的溫度——接政策天線、聽民之所盼,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

“這個工坊車間,也是我們工友的康復就業中心,大家在這里過得很充實,心情開朗了很多。”走進路橋金清鎮上塘村“益樂助殘共富工坊”,工人們有說有笑。除了簡單的手工勞動,大家每天還能看電視、參加公益培訓……

仙居縣田市鎮水閣村共富工坊集中做工場景。臺州市委組織部供圖

在臺州,共富工坊亦是暖心之坊、愛民之坊,針對村莊婦女、留守老人、殘障人士等重點群體,該市全面落實黨員“一對一”聯系服務,推動技能送上門、就業送到家,促進低收入群體增收,為民服務事無巨細。大膽改革創新:年輕人發出“共富之聲”

眼下,在許多人心目中,共富工坊似乎與“中老年人才市場”畫上了等號。如何打造吸引年輕人就業、消費的共富工坊?在這方面,臺州亦有探索。

連日來,在臨海涌泉鎮甜美共富工坊的共享直播間里,“00后”姑娘尹夢莎忙著直播帶貨。依托當地優質的旗袍資源,自2022年從業以來,她已積累了3萬多名粉絲。

尹夢莎在臨海涌泉鎮甜美共富工坊的共享直播間里帶貨。傅飛揚 攝

“共富工坊的直播設備都是免費讓我使用的,對于年輕人創業來說,提供了珍貴的試錯成本。”尹夢莎幾乎每天都直播,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五六十件旗袍,她發現越來越多的同齡人開始對旗袍感興趣,直播間未來可期。

共富工坊在浙江遍地“開花”,從單一的來料加工型向農旅融合、電商直播等6大類迭代升級。

走進位于臨海市江南街道的“in上江”共富工坊,江南米酒、三姓年糕等特色農產品占據C位,非遺傳承人在共享直播間激情帶貨。

2年前,江南街道黨工委聯合相關部門攜手打造“in上江”共富工坊。一紙“共享創業”英雄帖引來12名青年成為“上江合伙人”,以工坊為支點引育新業態,鄉村成了潮流聚集地。

原鄉人朱小麗解鎖了咖啡沖煮技能,在村里咖啡吧上班;歸鄉人黃丹敏廣開銷路,將傳統年糕制作成了口味豐富、外形精致的花樣“糯嘰嘰”;新鄉人姚威鋒建起星野上江露營基地……1年間,該村游客量達30萬人,村集體增收達60萬元,50多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臺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葛友慧介紹說,下一步,當地將牢牢把握共富工坊姓“黨”名“工”為“民”的屬性定位,持續推進工坊提質、農民提能、增收提效,推動黨建領富、產業促富、鄉村共富,不斷深化組織工作助跑共同富裕基層實踐。

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在欣欣向榮的城鎮里,臺州各個共富工坊人來人往,一批批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在此逐夢筑夢圓夢,共同書寫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新未來。(完)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