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早上,一則“德國中產家庭排7小時隊領救濟糧”的新聞登上我國微博熱搜,引爆話題。
在相關新聞下方,網友質疑有之,感慨也有之。不過大多數網友都對這則新聞不以為然,更有身在德國的網友現身說法,稱物價雖漲,但并沒有這么夸張。也有中國網友笑說,要是超市發免費大米,自己也會去排隊。
這則新聞最初由一家英國小眾媒體RRN報道,據稱在柏林Tafel免費食物領取救濟中心,不僅低收入者在排隊領取救濟食品,連一些中產階級家庭也要一早去排隊。報道指出,反俄制裁的后果給德國民眾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該報道中Tafel救濟中心的人表示,目前領取救濟食品的人太多了,人們從早上7點開始排隊,而救濟中心下午2點才開始分發物資。她還補充道,每周四大約有100-140個家庭來領取免費食物。
目前,該文章已無法在其官網上找到。但文章中提到的中產家庭領救濟糧一事卻仍在國內發酵。難道,德國中產真的沒錢了?
貧困人口困境加劇
據7月14日德國主流媒體報道,德國救濟機構Tafel的主席Jochen Brühl表示,由于通脹、新冠以及俄烏沖突,該機構需要幫助的人激增,受到貧困影響的人已經超過200萬,他們正在尋求免費食品的服務。
該機構在6月和7月對其603家食品銀行進行了調查,其中60%的食品銀行表示來領救援物資的人增加了50%,有22.6%的食品銀行表示他們支持的人數增加了50%-100%,還有16%的銀行稱人數增加了一倍以上。
德國知名的社會運動人士指出,德國的貧困人口從未像現在這樣高。
他還補充,截至2021年,德國貧困人口已經達到1380萬,貧困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而冬季比平時高三倍的能源賬單還將造成更加沉重的打擊。
而根據德國流浪者援助協會統計,目前德國的流浪者人數約為233000人,該協會認為實際流浪人數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好幾倍。
沉重負擔
今年不容易的不僅是德國的貧困人口,中等收入人群也未能幸免。
根據定義,中產指的是可支配收入在中位數收入的75%-200%之間的人群,按德國收入來看,粗略地可將月收入在1500-4000歐元的單身打工人和月收入在3000-8000歐元的夫婦歸為中產。
對于中產來說,目前用彈盡糧絕來形容還不至于,但節衣縮食的確已有苗頭。
根據一項調查,近四分之一的德國人表示其財務狀況承受著“極其沉重”或“沉重”的負擔。39% 的人計劃減少購買食品和飲料,其中有 10% 的人表示將明顯減少食物的購買。
而根據另一項調查,今年1-5月,德國食品、個護等日常用品交易量都明顯下降。肉類和香腸銷售量下降了8.2%,新鮮果蔬下降了8.5%。而超市自營品牌的產品(產品一般價格便宜,但不受主流顧客歡迎)今年在超市的總銷售額中的比例上升了34.6%。
此外,快速回溫的服裝市場也在往廉價靠攏。據研究發現,今年售出衣服的平均價格較2019年有所下降。更多的消費者選擇去專賣店買打折產品,或是去其他銷售渠道。于是,德國廉價服飾連鎖業的銷售額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更難受的是,年底的能源賬單還懸在德國人頭上。以黑森州80平米的兩人公寓為例,2020年一年的能源費用大概為1360歐,按照現在的天然氣價格,姑且以三倍價格計算,這就超過4000歐元。
德國政府已宣布在9月和10月對納稅人按照稅級補貼300歐,不說稅后實際補貼有多少,就算是300歐全額補貼對幾千歐的賬單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這也難怪有中產排隊領免費食品之類的報道出來。雖然尚不能就此判斷這已是大趨勢,但對于一向愛儲蓄的德國人來說,這也算是一種未雨綢繆罷了。
關鍵詞: 中產家庭 中產家庭領救濟糧 德國受到貧困影響的人 貧困影響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