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張忠德
在網購退換貨、手機換套餐、機票退改簽、銀行辦業務等眾多消費場景中,智能客服的身影隨處可見。在線秒回為消費者帶來一定便利的同時,答非所問或循環重復、轉人工客服難等智能客服“不智能”的情形,頗受消費者詬病。(5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智能客服的出現,在某些程度上確實為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比如在線秒回,起到了提高服務效率、節約經營成本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它并不智能,反而讓消費者感到抓狂和無助,成為消費者權益保護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何以如此?
首先,智能客服往往只是機器程序,只能按照預置的標準答案進行回答,不能像人工客服一樣理解消費者的需求和疑惑。如果消費者的問題不能準確地映射到預設的標準答案中,智能客服就會出現“答非所問”的尷尬局面,甚至帶來更大的誤解和煩惱。
其次,智能客服的回答往往是標準的模板回答,很多時候會出現重復答案的情況,平心而論,這樣的回答并不能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反而加重了消費者的焦慮和無助感。
再者,面對一些更加復雜的問題,智能客服很容易就會“坑”了消費者,遇到挑戰性更大的客服工作,將自動轉接人工服務,或者直接提示“無法回答”。對于消費者來說,這就等同于一場無益的拖延戰,浪費了很多寶貴時間。
一言以蔽之,智能客服“不智能”,一方面是技術不成熟,導致其只能程序化處理特定問題;另一方面是人為因素,商家為了節省人力成本,將售后全部推給人工智能,導致客服服務不能滿足不同消費人群。須知,只有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客服體驗,企業才能在激烈競爭中開拓進取、行穩致遠。就此而言,智能客服“不智能”問題亟須破解,人工客服更不能“缺位”。
如何加快完善智能客服系統的應用?建議廠商在開發智能客服系統時,應當注重其用戶體驗,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快捷、準確、智能的服務。要加強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更好優化智能客服的語言模型,有效提升識別及應變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尤其,在目前受限于現階段技術水平,智能客服并不能完全代替人工客服的情況下,人工客服要常態化保持“在線”,以滿足多樣化、適老化的實際需求。總之,不管是智能客服還是人工客服,相關各方都要下足功夫讓客服回歸服務本色。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