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象組織8月8日宣布,2023年7月成為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而且可能打破了至少12萬年以來的氣溫最高點。分布在西亞、北美、北非和南歐的四個“熱穹”導致北半球氣溫飆升,一系列高溫紀錄被打破。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警告說,地球已進入“沸騰時代”。
12萬年未見 突破1.5℃臨界值
(相關資料圖)
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發布的數據,2023年7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達到16.95℃,超過2019年7月的最高溫紀錄16.6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近期發布的一份科學報告預計,2030年左右地球表面均溫就將比工業革命前水平高出約1.5℃,這比該委員會于3年前預測的時間提前了整整10年。然而,今年7月的異常高溫即突破了這一具有象征性的臨界值。
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中心副主任伯吉斯說:“2023年7月被確認為是有記錄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月份。據估計,該月的氣溫比1815—190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約1.5℃,即突破了高出工業化前水平1.5℃的閾值。”
今年的異常高溫還導致7月海洋表面溫度比1991—2020年平均溫度高出約0.51℃,致使全球海洋表面溫度創下歷史新高。歐盟氣候觀測站的數據顯示,7月30日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氣溫上升至20.96℃,超過2016年3月創下的20.95℃的觀測紀錄。受其影響,南極海冰面積已達到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7月的最低水平,比平均值低15%。
伯吉斯稱,基于包括洞穴沉積物、鈣化生物、珊瑚和貝殼在內的“替代記錄”數據分析,“在過去的12萬年里,地球從未達到過這樣的高溫”。
伯吉斯警告說:“無論暫時還是永久,任何這樣的溫度上升都將帶來可怕的后果,使人類和地球暴露在日益頻繁和劇烈的極端天氣事件中。”
聯合國氣象組織同時指出,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達到了有觀測記錄的歷史最高值,其濃度的持續增加推動了長期變暖的趨勢。
熱浪可能導致全球生產率下降
根據安聯集團經濟團隊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基于2023年席卷南歐、中國和美國的熱浪數據與相關模型分析,綜合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權重,估算熱浪可能導致全球GDP下降近0.6%,突顯氣候變化和高溫對經濟的影響。
該研究指出,氣候變化將增加極端高溫的頻率和強度,使熱浪、干旱和森林火災成為新的“常態”。這些事件將可不避免地影響經濟,自然災害可能帶來重大的直接經濟損失。
除了高溫導致的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極端溫度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也是一個被充分證實的現象。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加顯著,因為這些國家的工作環境更可能暴露在高溫之下。決定生產率損失的關鍵因素是極端高溫的天數。
根據已有研究,當溫度達到32℃時,進行體力工作的能力會下降約40%。此外,當溫度升至38℃時,生產率下降達到約2/3。另據美國的一項研究,高溫會降低勞動生產率、工作時間和勞動收入,超過32℃的天氣每多持續一天,將導致年收入下降0.04%,相當于平均每周工資的2.1%。
據國際勞工組織7月29日發布的預測,全球范圍內的職業性熱應激(在高溫環境中工作變得過于艱難的情況)將導致總潛在工作時間減少2.2%(相當于8000萬個全職工作崗位)。根據2022年的《柳葉刀倒計時》報告,在2021年,總共損失4700億個潛在工作小時,比1990—1999年的年均損失增加了37%,每人平均損失達139小時。
安聯報告指出,與許多其他自然災害不同,高溫天氣是可以提前預測的。在短期內,可以采取警告和避暑預防措施。但這些措施需要與長期結構性適應措施相結合,旨在使城市為氣候變化做好準備(例如強化城市綠化),并通過調整建筑物、基礎設施和工作時間等方法使工作場所能夠有效適應高溫天氣。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
- 天天資訊:確山縣朗陵街道:防溺水 巾幗行
- 熱頭條丨?淮濱縣不動產登記中心黨支部:常態化開展餃子宴活動
- 世界熱頭條丨?駐馬店市驛城區朱古洞鄉:讓群眾喝上“放心水” 為鄉村振興提供“水動能”
- 駐馬店市生態環境局新蔡分局組織開展“悟思想”學紀守紀交流活動
- ?泌陽縣泌陽河“美麗河湖”建設成效顯著 全球即時看
- 世界觀熱點:鄧州市法院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
- 世界觀天下!汝南縣“愛心粥”志愿服務項目榮獲河南省項目大賽二等獎
- ?西平縣柏苑街道開展2023年紀律教育宣傳月“明紀律,鑄忠誠”集體學習
- 世界熱門:?息縣縣委書記、縣政府縣長管保臣調研城區項目建設情況
- 環球熱議:多地陸續發布養老金調整方案,哪些人可以多漲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