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电影_青青操久久_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_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精品

觀熱點:江蘇興化:“魚米之鄉”蹚出富民新路子
2023-04-11 05:39:49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輯: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武鷺帥?光明日報記者?蘇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日的興化,河湖縱橫、水波瀲滟,田間地頭油菜花肆意綻放。興化地處蘇中里下河腹地,境內河湖港汊縱橫交錯。與水相伴而生讓興化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里自古就贏得了“魚米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興化不斷把資源優勢、生產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如今不僅水稻單產量、河蟹產量位居全國第一,茶葉、小龍蝦等特色產業也發展迅速。通過一二三產業全面融合,這里逐步構建起完整的農業產業鏈,先后獲評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單位等稱號。產業興旺的興化,一幅富民圖景正徐徐展開。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從市里驅車大約10公里,記者來到位于興化市興北村的昌慶茶場。抬眼望去,大片茶田郁郁蔥蔥。“這個茶場發展靠的是因地制宜和技術引進,不僅帶動了我們興化本地茶的發展,也為村民就業提供了機會。”興北村黨總支書記胡澤琪說,興北村地處上官河河東,無論是氣候條件還是土壤酸堿度,都適合種植茶葉,“倪昌慶是我們村茶葉種植帶頭人,就是他把種茶、炒茶技術從浙江安吉帶回來的。”

倪昌慶是興化本地人,之前在安吉做茶葉生意。一次返鄉,讓他發現家鄉對茶葉消費需求也很大。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以每畝1200元的價格流轉了55畝土地,建起家庭農場,主要種植白茶、龍井兩個品種。每逢產茶時節,茶香四溢,很多興化市民開車來茶場購茶。“本地人都覺得茶葉非常新鮮,品質很好。”倪昌慶自豪地說。

“目前種植茶葉仍然以人工為主,這給村里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采茶高峰時用工量能達50多人。”胡澤琪說。

“一天能掙70塊錢,一季采茶大概能賺3000元。”采茶高手尤桂香笑著說。

科技興農?叫響質量品牌

“依托本地的資源稟賦是一方面,我們還致力于為現代農業注入工業思維和科技動能。”在興化市興東鎮農業農村局局長馮德育的帶領下,記者走進興化大米全產業鏈示范基地。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興化大米成功入選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共品牌,為當地探索出了一條科技興農、品牌興農之路。

為了提升稻米產量規模,興化供銷社依托“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建立起集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興化大米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定位生產綠色、有機大米。目前基地總面積6000多畝,其中核心區3800畝,可年產優質稻谷2000噸,加工大米近300萬斤。

在示范基地,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田間用無人機施肥。“相較人工,無人機施肥效率高且均勻,農作物品質更好。”馮德育說,示范基地在集約化的基礎上已基本實現機械化運作,主要劃分了7個區塊,一塊作為“試驗田”,由興化市供銷總社項目公司種植管理,其余6個地塊托管給種植大戶管護經營。

興東鎮周韓村村民王洪年是種植大戶之一,目前負責約200畝土地的種植和管護。“為了保證稻米產量和品質,供銷社在種植種類和生產管理方面作了嚴格的規定。我們種植的水稻品種均為南粳9108,生產過程實行統一購種、統一育秧、統一栽植、統一農資、統一植保、統一收儲的‘六統一’管理,現在每畝每年的收益在700元左右。”王洪年說,“基地還為我們提供了農技專家進行植保指導,生產全程用的都是有機肥和高效低毒無殘留藥肥,稻米品質很高,銷路很好,不愁賣!”

“接下來,我們想推動示范基地朝農旅融合方向發展,利用毗鄰千垛菜花景區的優勢,建設農耕文化體驗館、稻米主題體驗區等一批旅游項目,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周邊的農戶獲益更多。”馮德育表示。

把握定價權?賦能延鏈強鏈

在擴大產量和規模的基礎上,興化在銷售端也下足了功夫,一方面與電商經濟接軌,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另一方面建立線下的交易市場,掌握定價主動權,助推農副產品延鏈強鏈,讓農民獲得更多收益。

位于興化腹地的海南鎮新伍村是七里八鄉河、湖、汊的交匯點,整個村子四周環水,全村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家有318戶,水產養殖面積逾6000畝。如何放大水產養殖的比較優勢,成了新伍“富民”的新課題。

“2018年,通過科學的生態養殖,新伍率先實現了蝦蟹混養,將每畝的收益提升到原來單一河蟹養殖收益的1.5倍,畝均收入8000元以上。”海南鎮黨委副書記潘小俊說。目前,蝦蟹混養已成為可復制、可推廣、具有穩定經濟效益的養殖模式,在興化的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在取得規模效益后,我們開始在銷售端發力,努力把握住水產的定價權。”潘小俊說。近年來,新伍村大力扶持農民水產經紀人、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發展電子商務,逐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網絡體系。“我們向國家申請注冊了‘渭水新伍’水產品特色品牌,還投入了150萬元建設小龍蝦交易市場,小龍蝦的銷售價格每斤提高了3元左右,日成交量可達6萬至10萬斤。”潘小俊介紹,“接下來,我們將和南京農業大學進行長期合作,健全小龍蝦產業鏈,爭取能夠實現全年供應小龍蝦的目標。”

蝦蟹產業的蒸蒸日上讓返鄉創業的年輕人看到了機遇。養殖戶吳小鋒就是其中之一。“我主要負責產品的包裝和銷售。”吳小鋒介紹,通過開淘寶店、短視頻宣傳、直播帶貨等方式,銷量較之前翻了一番,“我們期待更多年輕人的加入,給銷售端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思路和想法。”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旺則鄉村旺。“去年,興化在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綜合考評中位居第一。未來,興化將進一步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產業發展動能,大力推廣智慧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3個泰州市級鄉村振興‘三強’中心鎮、40個‘三好’示范村,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興化樣板,為新時代魚米之鄉貢獻‘興農人’力量。”興化市市長殷俊表示。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11日?04版)

關鍵詞: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版權和免責申明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并保留"環球傳媒網 - 環球資訊網 - 環球生活門戶"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