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截止到二〇二〇年底, 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 2.5億 人,占全國人口的 17.9%。
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老年人口數量還將不斷增加,預計到二〇五〇年, 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的 1/3。
(資料圖片)
老齡化現象給社會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負擔,與此同時,年齡的衰老也給自身的生活帶來了相應的挑戰。
老年人在年紀漸長之后會出現一系列的身體疾病,他們難以自我照顧,而子女也會因工作忙碌而無法分出時間陪伴父母,這便是老齡化帶給我們的現實困境之一。
面對著老人孤單無助的情況,我們是否應該鼓勵他們找另一半呢?
心理學指出,老年人最好不要一個人過日子,子女的建議十分重要。
老年喪失觀是老年人精神健康問題中的一種,它指的是老年人面臨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是開始放棄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逐漸產生消極情緒,甚至出現絕望孤獨等情況。
這一情況的形成因素比較復雜,或許與老年人身體狀況的變化,家庭和社會環境的變遷等因素有關。
與此同時,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出現退化,這同樣會加劇老年人的負面心理。
對于老年人而言,社交圈的收縮和日常活動的減少是極其常見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孤獨感很容易加重,從而讓老年人感覺無所適從,毫無價值。
對于失去伴侶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感覺更加孤獨和無助,甚至出現被拋棄的感受,進而懷疑自我。
對于長期從事緊張有序工作的人而言,突然進入到退休生活需要他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和節奏。
這種轉變所帶來的壓力和不安會加劇老年人的孤獨。
陪伴是緩解老年人孤獨感和恐懼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適應新生活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應多多陪伴他們一起分享生活,共同聊天散步旅游等等,這樣做可以讓老年人更好的融入社交圈,減少他們的孤獨。
許多研究都表明,受到更多陪伴和關注的老年人不光心理更加健康,身體問題也出現的比較少。
衰老感指的是個體面臨正常的生理衰老現象或退休喪偶等生活事件后所產生的老了不中用了的心理體驗。
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功能的下降,社交圈子的縮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等等。
老年人會出現自我價值感下降,自卑心理加重,情緒難以平衡。
對生活失去熱情等一系列狀況,衰老感還會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和記憶能力,增加其患上抑郁癥的風險。
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年人的人格發展都會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些老年人消極悲觀,而另一些積極樂觀。
消極悲觀的這群人無法適應社會的變化,他們缺乏對未來的期望。
從而變得內向,孤獨,沉溺于自我內心的感受中,而另一群老人則開放自信,他們擁有著強大的逆境應對能力,能夠能夠在社交中獲得支持和滿足。
部分老年人還會爭強好勝,追求完美,這或許來源于他們年輕時未能實現的理想和抱負。
老年人在生活中常常會產生懷舊感,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已經度過了年輕時代。
擁有了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回憶,當然,他們也會對年齡的增長和身體的疾病產生死亡焦慮。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老年人能夠自主選擇生活方式,比如決定自己何時要做什么事情或參與哪些活動會提高老年人對生活的控制感和幸福感。
這是因為老年人在決定個人生活方式是有更多的自由,可以追求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不是被迫做事,或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
老年人雖然年紀大了,但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其他年齡段的人一樣重要。
被愛被關心是指所有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而老年人則更需要這些關愛和陪伴。
子女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去支持老年人的婚戀之路,比如幫他們制定計劃,提供婚戀咨詢服務等等。
我們還應幫助他們結識新朋友,擴大社交圈,引導和教育子女孫子女等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老年人多溝通多陪伴。
盡可能的滿足其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讓老年人感受到自己正被愛以及關心著。
只有當老年人擁有了另一半,他們才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控制,無需依賴子女。
他們也能過得幸福又美滿,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年人確實不應該自己一個人過日子。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關鍵詞:
凡注有"環球傳媒網"或電頭為"環球傳媒網"的稿件,均為環球傳媒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環球傳媒網",并保留"環球傳媒網"的電頭。